(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787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43 产业转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达标课时达标( (四十三四十三)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东北八大怪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

2、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幅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注意:只选择一个现象作答;作答时先写你所选择的图幅代号,再写解释答案。)(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失。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失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失的原因。解析 第(1)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同,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说明。第(2)题,云南“怪”多,主要是因为地形、气候复杂,

3、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第(3)题,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答案 (1)甲: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户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

4、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2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邻古长城。区域内煤炭、天然气等矿产丰富,有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市及相邻区域略图(1)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泽,简述其形成过程。(2)有“扬眉吐气” (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之称的鄂尔多斯高原,目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窘况。为加快经济发展,有人提议

5、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述理由。解析 第(1)题,盐泽的形成,可从盐分来源、降水与蒸发关系角度分析。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能否发展重化工业,可从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答案 (1)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处于内流区,内流河带来水分和盐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易形成含盐量大的盐泽。(2)可行。理由: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

6、发步伐;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邻近京包、包兰铁路,交通便利;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不可行。理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流经多个高山峡谷,自然落差达 1 430 米,在宜都市汇入长江。该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 1 415 毫米,多暴雨;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发育;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含沙量较小。3材料二 清江干流河段分三级开发,中下游建有高坝洲、隔河岩和水布垭三座水利枢纽。高坝洲库区形成以养殖大型鲟

7、鱼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区。下图为清江流域位置示意图。(1)分析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的原因。(2)简析清江流域选择梯级开发的原因。(3)分析高坝洲大坝建成后,库区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解析 第(1)题,主要从植被和河流补给水源角度考虑。结合材料,该流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水补给比重大。第(2)题,可从建坝条件、梯级开发的好处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库区建成改变了水域面积、水体流速等方面分析。答案 (1)植被覆盖率高;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补给比重大。(2)降水量大,径流量大,落差大;多峡谷地形,建坝条件好;梯级开发可减少水库淹没区,移民工程量小;减少工程诱发灾害

8、的发生,对库区环境影响小;工程建设投资小,减小建设投资压力。(3)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形成面积较大的水库,为规模化养殖和大型鱼类养殖提供了空间;流速变慢,有利于网箱固定,提高养殖安全系数;泥沙含量减少,水质优良。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 20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 “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材料二 下图为三江平原区域图及三江平原的河曲地貌景观图。(1)简述三江平原河曲地貌发育的原因。(2)热量不足对东北平原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9、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试4分析热量条件对东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试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三江平原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解析 第(1)题,河曲地貌发育的原因,一是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慢,下切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二是三江平原为沉积平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第(2)题,由于热量不足,东北平原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冬季低温,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冬季积雪,可以有效缓解春旱;低温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等。第(3)题,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回答。三江平原停止围垦

10、后农业发展的出路主要从提高单产和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两个方面回答。答案 (1)三江平原为沉积平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经年累月,便呈现出河曲地貌。(2)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长而寒冷的冬季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以有效缓解春旱;冬季寒冷,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3)有利自然条件: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出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绿色农业;进行农林畜产品深

11、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延长产业链等。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马来西亚西部略图。材料二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分布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 。这里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其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材料三 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线于 2013 年 10 月 20 日全线贯通。中缅天然气管线起点位于缅甸西部皎漂港,终点位于我国广西贵港,输气能力为每年 120 亿立方米。投产后的中缅天然气管线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我国西南地区的5天然气能源大动脉格局初步形成。中缅油气管道为原油和天然

12、气管道双管线,如下图。(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锡矿产地集聚于马来西亚西部地带的原因。(2)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于缅甸有何积极意义?解析 第(1)题,锡矿形成及富集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先由岩浆活动形成锡矿,后受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锡矿富集区。第(2)题,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等;二是社会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第(3)题,工程建设的意义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阐述。答案 (1)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接触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形成岩浆岩);矿体经风化侵蚀,由河流冲刷携带至下游地区;在山麓地带,因坡度骤然变缓,水流携带能力减弱,锡矿因比重大较早沉积下来,形成一批锡矿富集区。(2)管道穿过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高温多雨天气,给现场施工造成诸多不便;沿线多为山区、丘陵,地形地质条件恶劣;管道穿过多条河流,施工难度大;缅甸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依托条件较差。(3)为当地工业、商业和居民提供清洁、高效、便捷的天然气,提高沿线居民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当地生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