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751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 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隋唐时期(581907年)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

2、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第6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 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六部: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易错提醒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

3、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2)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 。 (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节度使,藩镇割据,魏晋南北朝,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 ,

4、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 ,加强了中央集权。,进士科,文化素质,中央,16,图示构史 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 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 。,耕耙耱,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 。 (2)制瓷业

5、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南青北白,灌钢法,3.商业 (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 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 专门管理。,柜坊,市舶使,三

6、、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 ”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易错易误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三教合归儒,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 。 (2)火药: 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

7、金时代。 繁荣原因 a.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制度的促进。,雕版印刷术,唐末,齐民要术,代表诗人 a.初唐:王勃、陈子昂。 b.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诗圣” 。 c.中唐: 创作大量讽喻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归纳总结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书法 阶段:魏晋前处于 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成就,自发,实用,价值,审美价

8、值,楷书,草书,颜真卿,轻巧识记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3)绘画,以形写神,送子天王图,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唐代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1.为什么说唐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唐代三省六部的运作模式,历史解释,(1)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 (2)职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3)节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

9、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2.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3.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1.论从史出 科举制文官考试机制的起源 史料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国史新论 结论 考试选拔组织严密,以制度建设防范特权舞弊,选拔范围广泛。体现了

10、此制度公平的趋势,扩大了人才来源,平民有了入仕平台,凸显标准客观、方式公平、范围广泛,趋向公平的特点。,史料实证,2.史由证来 分析史料,论证科举制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 史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从积极、消极两大方面进行论证。 论证:_ _,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但占社

11、会多数的劳动者仍改变不了原有的社会地位。,答案,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时空观念,唐代手工业的空间分布 说明 手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政治中心及黄河、京杭大运河沿岸。表明政治中心、人口分布、水陆交通、经济繁荣程度等影响手工业分布。,历史解释,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1)原因: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自身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

12、始南移。 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13、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论从史出 汉唐时期地方政治中心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史料实证,结论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获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找出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 材料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

14、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主要信息:_ _,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答案,命题材料源,1.“上品无寒门”的九品中正制 (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发现问题 九品中正制使选拔人才的权力操纵在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命题角度 九品中正制的特征及弊端;两晋时期选官制度及评价。,2.海外人士对科举制的认识视角 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本杰明艾尔曼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从现代考试制度的视角评价科举制,代表了海外学者的一些观点。 命题角度 科举制与现代考试制度的历史联系;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正义;科举制的“机会均等”原则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