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51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9 分)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 “烹”作“烧煮”解释, “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 “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 “烹饪”一词的意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低下,所谓的烹饪就是用

2、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这时大都已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

3、,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食物为主。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 ”在煮蒸二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产生于蒸法以前。有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1923 年在河南省新 郑春秋 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它的质地也比较薄,很适于作煎

4、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映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 1978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 1979 年 4 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时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同时

5、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摘编自姚伟钧中国烹饪探源 )(1)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烹饪只能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前提。B作为一种烹饪法, “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并不完全相同。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D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见当时烹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

6、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原因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B.1923 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 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饪法,其它烹饪法是陶制

7、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B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的增多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新石器时代如此,先秦的其它时期应该也是如此。C在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的推动下,先秦时期的炊器,经历了从无到有、种类由少到多、制作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D有学者错误认为炒法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这可能是他没有见到能证明炒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的相关考古资料。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

8、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

9、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魏志十四 )(1)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一般是成年时所取,与名的含义往往有关;字一般供晚辈或平辈称呼。B迁:古代可以用迁表示官职的升降或调动,一般“左迁”指贬

10、官, “右迁”指升官,此处“迁太尉”应该为升官。文中表示与官职任授等有关的词语还有“拜、辟、出”等。C薨:礼记曲理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薨在古代可以用于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有时也用于王妃皇子或外藩王公等。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进行评价,文中的谥号还有“文帝、建安”等。(2)下列对原文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

11、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3)下列句子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而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且发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上汝南的士兵去解合肥之围。B有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自认识人清明,绝不相信诬告之词,还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C蒋济劝谏明帝要想建立伟大功业先要估

12、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百姓疾苦。明帝下诏表扬他尽进忠言。D丁谧、邓颺等人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受赏,蒋济上奏不同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夜 雨清黄景仁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诗的颔联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请结合诗句

13、简要分析本诗表现了哪些复杂的情感。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 , ”两句生悲情于从前,托相思于万里,写出离蜀历经两秋,眼下旅途的漂零。(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问路于行人,迫不及待,而嫌时间过得太慢,表现其急切盼归的心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2012 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张大千

14、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1917 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 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 ,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

15、了 18 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 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23 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 ,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 29 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 ,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 年,65 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

16、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 2003 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 “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进入新世纪,年逾 90 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 ,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