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95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新思 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 36 课时 新思潮的萌发和维新思想 【考点导读】 本课要掌握的内容有: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摘译了各国律例 ,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 洲志 。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中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 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 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

2、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康有为:19 世纪 90 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收 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 ,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 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 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成为“思想界之一大飓 风” “火山大喷火” 。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他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

3、固派的因 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提出“法者天下只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 严复:对君主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的作用。 2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 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典型例析】 例 1 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解析本题属于

4、新情景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得出 历史结论的能力。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 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答案:D 例 2康有为在研究儒学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 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孔子的威信 D有力的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解析 体现康有为思想的书籍进步性的一面,则要求反封建,提倡君主立宪。学生往往选 C,主要是了解这两本书实际上是利用了孔子的权威来反对封建传统思想,而最终冲击顽固 旧势力,错误是由于注重表面而没有从本质上把握。

5、 答案:D 例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 民蠢动。若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 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 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天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遥,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上清帝第五书 )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 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之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 上策

6、;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 省实行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及其依据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挖掘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的能力,注意回答第一问要综合所给材料,最大限度的提炼信息,然后加以概括归纳,至 于评价,则要坚持两分法,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的回答。第二问提炼核心观点是 关键,这是回答依据的基

7、础、前提。 答案:(1)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抑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其“救亡图存”的 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抑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又反映了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一是效法日俄成功经验,二是中国风 气未开。 例 4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 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阐释历史观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含义,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答案: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原因: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始终弱小。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