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91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 41 课时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导读】 复习本课要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 迫害者恢复名誉。经济上,赫鲁晓夫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其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 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 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

2、部分 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他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在情况下,把改革 的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1988 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 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1990 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苏联 总统职位和修改苏联宪法的决议,从苏联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同年 的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一系列文

3、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做了全面阐述,宣 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 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后果:一些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在苏共内部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 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加强。面对混乱 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 1991 年 8 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 央“自行解散”。12 月 21 日苏联的 11 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 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4、。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 苏联历史结束。 【典型例析】 例 1.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 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 “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材料涉及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问题。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 林体制的束缚,给苏联社会带来了一些生气,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也没有改变苏 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最终还

5、是失败了。答案:D 例 2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 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 因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从题干的材料信息判断,苏联的工业化政策确 定于 1925 年,选项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B 项。答案:B 例 3.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主要是由于他在改革中 ( )A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B.破除对最高领导人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 C实

6、行“重视工业生产,忽视农业生产”的政策 D宣布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解析由必修 1 教材内容可知,戈尔巴乔夫不分阶级的“民主化” ,没有限度的“公开性” 和“抽象的” “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把改革引向误区,对苏联社会 主义造成了较大的思想混乱。答案:A。 例 4. 有人认为赫鲁晓夫改革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也有人认为赫鲁晓夫改革是“一半是失 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 ,参考以上两观点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 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有一定思维高度。评价任何一个问题,无论是 历史事件还是历史现象,都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具体内容进

7、行科学的分析,既要看 到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也要分析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客观、辨证地去认识。评价赫鲁晓 夫改革也是如此。在评价时可参考运用材料所提供的两个观点。答案: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 了一些成效;在工业方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赫鲁晓夫改革,符 合苏联社会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矛盾的迫切要求,改革冲击了对斯大林体制的迷信,揭开 了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序幕。对于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但从根本上说改革是失败的,他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只是对原有体 制的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导致改革失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