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88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北京文综政 治试卷解析(教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总评】本套试题整体难度中上,选择题的区分度较大,有一定难度,背景材料鲜活,有地方特色 ,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高考政治试题的时政性,但时政热点较小,具体不空泛,形式多样,有漫画、图表、表格等。非选择题能力立意明显,一则材料,多种角度,如第38题,设问独特,切合新课标要求及考试说明。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共140分)分)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24. 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培育优

2、秀的文化人才 A. B. C. D. 25. 优秀城市 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项说法错误,城市环境不能依赖于雕塑风格;项正确,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城市雕塑体现的理念应与城市环境相统一;项本身错误,环境作为一种物质现象不能成为时代精神这种意识的产物;项正确,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体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考点定位】必 修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

3、体、文化的特点等。26.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Co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把 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B. C. D.【考点定位

4、】必修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28. 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A.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B. 以客观条件为基础C. 百折不挠反复实践D. 努力发展自身才能29. 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A. 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B. 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C. 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D. 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来源:学科网ZXXK30.

5、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生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 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 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 权力 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A. B. C. D. 某班同 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回答 31、32题。31. 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 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A.我国

6、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义社会相适应32.乙组同学就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拟出下列命题准备展开研究,其中不成立的是A.人民民主制度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来源:学科网ZXXKC我国国家管理形式具有代议制特征 D.法国现行政体具有议会制特点【答案】:B33. 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A. 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B. 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C. 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D. 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生

7、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仅从图表中无法得出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关系,因为图表并没有体现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故A排除;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商品1的价格始终处于不断上涨的过程,可以得出商品1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所以B项正确;企业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成本,仅从上图是无法判断该企业的利润变化的,故C舍去;价格的变化不能仅看商品的供应量,还应该看其需求量,即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D项也无法从图中推断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考点定位】必修1: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需求、企业经营等。34. 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

8、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 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 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A. B. C. D. 【答案】:D35.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经济衰退期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经济过热期选项来源:学科网可能的表现可采取的措施可能的表现可采取的措施A税收减少增加税收失业减少降低利率B企业投资减少降低利率税收增加减少税收C物价上涨提高利率企业投资增加增加税收D失业增加减 少税收物价上涨提高利率第二部第二部 分(非分(非 选

9、择题选择题 共共160分)分)38.(36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图12 1985-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1)读图12,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 2分)(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7分)【答案】: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 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

10、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截止2011年底,我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 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11分)【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与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解答措施类试题要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因此首先要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制约我国企业对

11、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环保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不了解、东道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等。第二步是将这个因素分类,即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类。第三步针对这些问题,认真履行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没有体现的职能舍去。同时注意 ,帮助企业“走出去”也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部分,因此也涉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等相关知识点,既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要尊重东道国的主权与正当利益。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条理清晰,逻辑明确。【考点定位】必修2:政府职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等。作为我 国对外直

12、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 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6分)39. (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2)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4分)【答案】:( 实例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解析】:本题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

13、我国文化惠民工程的了解,举例时要注意是文化惠民工程,不能列举其他非文化工程,并说明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本题较为简单。【考点定位】必修3: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等。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

14、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础理论, 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其次 分析材料可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人们对世界地图的绘制也是有局限的,可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地图日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及检验标准。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这都是片面的。【考点定位】必修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