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67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6.18.1《雨霖铃》(沪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雨霖铃学案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婉约派词风的特点,婉曲、含蓄。理解柳词善于选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高超技巧和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品味词人低沉哀怨的情感。熟读成诵。【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了解婉约派词风的特点,婉曲、含蓄。理解柳词善于选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创 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高超技巧和虚实相济的特点。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宋词: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 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 的诗歌艺术。词

2、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 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 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 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3、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道出了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自学导引自学导引】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 于歌唱的新乐(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清代著名词 话家王国维在评论柳永的词时说: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 见。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4、。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 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写 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爱情慰藉之时,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无光,所写 之景所抒之情均凄凉低沉,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问题阐释问题阐释】1.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 么?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两句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词人当时 那种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3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品 味此语妙处何在?4“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不同。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 景物。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 概括。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 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6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现在我们来看最后几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 说“虚设”?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

6、惜 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 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 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 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 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 读者深切感悟离情。【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于无我之境。“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

7、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 境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 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 之士自能得之耳。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 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这句话把抒情型作品作为生发意境创造意境的前指,

8、归纳了意境的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交融”,二是 “虚实相生”,三是“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直接可感为实,间 接可会为虚;画内为实,画外为虚;显为实,隐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有 声为实,无声为虚;墨到为实,飞白为虚;可以言传者为实,只能意会者为虚; 清晰为实,模糊为虚;确定部分为实,不确定部分为虚;叙述连续为实,叙述中 断为虚;有言为实,无言为虚;象内为实,象外为虚。这些提法有个共同点,那 就是所谓“实”都是作品面上显现出来的东西,有直接可感性。所谓“虚”都是 隐含的需要靠联想和想象来意会的东西。基于此。把虚和实界定为:“实”是指 作品直接描绘出来的东西,也可称为“显”,而“虚”则

9、指这些显现出来的东西 背后隐藏着的东西。其中的“虚”最主要的是“言外之意”、“画外之旨”、 “象外之境”梁衡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 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 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 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 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 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

10、大约在 30 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将样, 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 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 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 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 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 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

11、他先以极大的 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 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 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 101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 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 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

12、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 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 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 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这使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 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

13、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 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 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 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 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 旨填词。“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伎朋友,许多歌伎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 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 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 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

14、根坊间的创 作生活一直持续 17 年,直到他终于在 47 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 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 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 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 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 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 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

15、大 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 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 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 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 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 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

16、碑 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 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 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 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 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 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 900 年不衰的名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_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 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 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 夫,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