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06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指引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 执笔人:刘德海 核对人:朱春霞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概念:_ 1种群密度 植物:_ 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 动物:_ 概念: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_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概念:_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_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概念:_ _: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密度将增大 4年龄组成 类型 _: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密度较稳定 _: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减少 意义: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概念:_ 5性别比例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_种群密度 【典型

2、例题】 例 1、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46 只,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 有标志的是 12 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96 解析: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 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记作 N, 其中标志数为 M,重捕个体数为 n,重捕个体中被标志个体数为 m,则 N:M = n:m,所以 N = Mnm。在本题中,根据公式 N = Mnm = 462512 = 9

3、6。 答案:D 例 2、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 大约需 2040 年,美国需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 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种群既然是许多同种个体组合成的有机单元,它也就具有了单独个体不可能有的特 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在高等动物 的种群中,尤其是人的群体中,雌雄比例大体上相当。对一个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显然决定 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一个年轻个体占优势的种群,它预示着种群的

4、大小和密度将有很大的发 展,因为陆续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会越来越多,是一个急剧增加的年龄结构。目前大多数的发 展中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都属于急剧增长型;美国则缓慢增长;德国属于衰退型。本题中人 口动态预测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这种增长趋势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决定的。 答案:B 例 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眼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使被捕捞的鱼的种群的年 龄组成为图_所示类型。 (2)对于一鱼塘来说,要建立一个鲫鱼种群 出生率 迁入率 种 群 密 度 死亡率 迁出率 性别 比例 年龄 组成 种群特征 + + 高产稳产的模型应是

5、图_所示。 解析:(1)A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 眼的大小达到“抓大放小”的目的,使鱼群小鱼 多大鱼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 (2)B(对于一个鱼塘来说,要建立一个鲫鱼种群高产稳产的模型应是图 B 所示。即每年 都可以捕获一定数量的成鱼。 ) 【反馈矫正反馈矫正】 1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抽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 A蒲公英 B马尾松 C蚯蚓 D野兔 2一位生物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C种群 D个体 3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6、(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的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4动物种群的增长主要决定于下面哪两个重要参数的共同作用( )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 C死亡率和种群所占地域的大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 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 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目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 捕获 30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约为 ( ) A30 B32 C64 D96 6诱杀某昆虫的雄性成虫后,该昆虫种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发生

7、的变化可能是 ( ) A大量减少 B先减少后增多 C大量增多 D无明显变化 7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高,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 ) A属于增长型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D不足以作出判断 8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0下列是依据我国 3 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的(如图所示)下面是对下述 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

8、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 、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 、图(3)都是稳定型 11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 A群落分布B随机分布C均匀分布D定向分布 1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 _、_、_、_,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_。 13对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来说,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宜采用 _,估计其种群的数量(N)的表达式是 _。 高二生物导学提纲(四)参考答案高二生物导学提纲(四)参考答案 1、D2、C3、B4、D5、D6、A7、D 8、D9、C10、A11、C 12、种群密度

9、 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 13、 标志重捕法 N = 重捕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标志个体数 教材答案和提示:教材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 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二)探究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 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 差小) 。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 他 因素会干扰和

10、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 要 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 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 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 看, 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 5以内。如果超出了此范围,

1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 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 法是否存在问题。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图中 A 种群属于增长型,C 种群属于衰退型,B 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 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 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 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

12、增长的情况。 (四)练习 基础题 1约 386 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 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 新的属性。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 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古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 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