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84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2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导引 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 界的前列,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特别 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伟大发明。 16 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 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从诗经 、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到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书法、 绘画、雕塑、音乐、戏曲、舞蹈以及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都不乏风格独具的精品。 1.把握基本线索:从总体上

2、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学、戏曲、书画的发展历程,明确 其阶段特征。 2.明确基本观点: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特色的反映,不同的艺术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 的时代文化特征,结合某一历史阶段从历史角度认识时代环境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3.归纳概括成就: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科技成就辉煌灿烂,注意总结各时期 的成就,理解其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4.加强基本联系:将中国传统文化科技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进行分类整理。第 1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情景问题切入 2011 年 9 月 29 日晚 21 时 16 分许,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 “长征二号 F”T1 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

3、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我国古代 先民的飞天梦想。在中国古代取得了哪些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引领课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难点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基本特征、分析中国古代 科技取得巨大成就但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纸的发明”讲述了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以及纸发明的意义。 本课第二目“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讲述了指南针的发明及对航海乃至整个世界文 明的影响。本课第三目“火药的发明和使用”讲述了火药的沿革外传

4、情况及其影响。 本课第四目“印刷术的进步”则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印刷术的发展情况及对世界文明 进步做出的贡献。 本课第五目“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主要进述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思想。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丝织品 蔡伦 西汉 记录传承 战国 韩非子 沈括梦溪笔谈 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 阿拉伯 东非 哥伦布 美洲 111213麦哲伦 炼丹制药 唐末 火炮 明代 金刚经 毕升 14151617181920王祯转轮排字盘 铜活字 阿拉伯 文艺复兴运动 社会人文 自21222324252627然规律天人合一 总结经验 理论概括和抽象282930重难疑点探究 1.四大发明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5、: (1)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身。 (4)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政权,繁荣的封建经济。 (5)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意义: (1)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对推动中国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 了重大作用。 (2)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与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使封建统治 阶级日益衰落,新兴的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指南

6、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 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走向衰落的原因 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重实用,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缺乏理论探 索。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于世界。 衰落的原因: (1)经济

7、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使科技的发展 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方面: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文化方面: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化专制政策,使中国古代科技人才十分 缺乏。 3.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1)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 雄厚的物质基础。 (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要重 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8、。 (4)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 (5)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6)要全 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典型例题示例 【例 1】 (2011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 学制图学之父” , “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 。该学者是( )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裴秀(224-271) ,魏晋期间西晋大臣、学者。作禹贡地

9、域图 ,开创我国古代地 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约 公元 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郦道元(?-527)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 ,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 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英国科技史学 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明末伟大的地理学家

10、和旅行家和探险家。撰写的徐霞客 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 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 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项。 【答案】 A 【例 2】 (2011江苏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 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

11、抄,如雕版;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 三项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 国、火药出现于唐朝。故选 D 项。 【答案】 D 【例 3】 (2011山东卷基本能力23)山西悬空 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 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A. B. C.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史实,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梁柱上下一体,错误,排除含的 A、C、D 三项。 【答案】 B 【例 4】 (2010

12、全国卷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 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 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 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解析】活字印刷由北宋毕昇发明,还没普及,A 项不对;B 项题干未体现;C 项与题 干无关。故选 D 项。 【答案】 D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 创意,造型以

13、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 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 项是 D 项。 2.(2011沈阳联考)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 盈,就日则光尽。 ”这是( )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答案】 D 【解

14、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月食现象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当日则光盈,就日则 光尽”和所学史实,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 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 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 前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项。 3.(2011烟台)甘薯、玉米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 就有一部农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答案】 D 【解析】 甘薯、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

15、排除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元朝的农 书 , 本草纲目是医书,排除 C 项。 4.(2011菏泽) 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 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答案】 D 【解析】 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李时珍的著作,而“刮骨疗毒”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选 D 项。 5.(2011广东增城三模)2010 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 录 ,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这两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 ,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 6.下列四副图展示的是 2008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举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