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82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选修1-1《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学案(第2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22.3.2 抛物线及其简单性质抛物线及其简单性质(第 2 课时) 自学目标自学目标:类比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尝试探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 置关系,进一步体会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 难点难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重点重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材助读教材助读: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1)一元一次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2)一元二次方程: 0,则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0,则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0,则直线与抛物线相离反思:一般的,点 P 在抛物线内,则过点 P 且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只 有一条;点

2、 P 在抛物线上,则过点 P 且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只两条; 点 P 在抛物线外,则过点 P 且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只有三条。 2.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形成的弦长计算公式:222 12121212122( ,)(,)111p px xy yxxkyyk3.过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B 两点,设 AB 则22ypx12( ,)x x12(,)y y12(0)ABxxp p4、中点弦问题的解决方法: 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求解 点差法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过点作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有( (2,4)M28yxl) A0 条B1 条C2 条D3 条2 设为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则

3、的最小值为( )AB)0(22ppxyABAhttp:/ B Chttp:/ 2ppD 无法确定p23、已知直线 l:yx1 和抛物线 C:y24x,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求 AB 的长。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展示点评 探究一: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例例 1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直线 l 过定点 P(-2,1) ,斜率为 k,k 为何24yx值时,直线 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24yx点?探究二:中点

4、问题例 2、已知抛物线 C:y24x,设直线与抛物线两交点为 A、B,且线段 AB 中点为M(2,2) ,求该直线的方程。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已知直线及抛物线()则( )ykxk22ypx0p A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 B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C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 D直线与抛物线可能没公共点2. 1与直线平行的抛物线的切线方程为( )240xy2yxA. B. C. D. 230xy230xy210xy 210xy 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如果xy4211, yxA22, yxB,那么=( )621 xx| AB(A)10 (B)8 (C)6 (D)43过

5、点(-3,2)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此直线方程。24yx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1、若双曲线的左焦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则的值为( 2221613xy p22ypxp) A2B3C4 D422、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 它交于、两点,则弦的中点的轨迹方xy42FlABAB程是 。 yxA0113抛物线 上到直线 的距离最近的点的坐标是24yx45yx _4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以 x 轴为对称轴,经过焦点且倾斜角为 135的直线, 被抛物线所截得的弦长为 8,试求抛物线方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 C 的顶点在原点,经过点 A(2,2) ,其焦点 F 在x轴上。求抛物线 C 的标准方程;求过点 F,且与直线 OA 垂直的直线的方程;设过点( ,0)(0)M mm 的直线交抛物线 C 于 D、E 两点,ME=2DM,记 D 和 E 两点间的距离为( )f m,求( )f m关于m的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