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46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人民版选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3.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4.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5.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国贫兵弱”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 的改革运动。改革实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旨在增加政府收入、缓 和阶级矛盾。保甲法、将兵法,有利于增加军

2、事力量,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变法的具体内 容服从于“富国强兵” ,缓和阶级矛盾。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中期,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封建制度造 成的,王安石变法不触动封建制度,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些社会问题。同时改革者自身 的素质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 (1)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北宋王朝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 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们变相增加

3、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农民阶级与地主 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 沉重打击。(2)民族矛盾激化。宋与辽的战争大都归于失败,l004 年在胜利的情况下又与辽签订 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也大多失利,签订了输银、绢、茶的协议。 总之,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下,对内无法平息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对外逐渐无力 抗击辽、西夏的侵扰。各种矛盾迅速激化,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2 “庆历新政”及其失败(1)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 危。 (2)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年)-庆历五年(104

4、5 年)初 (3)内容: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 (4)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 (5)失败的原因:激进的改革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他们攻击范仲淹、 富弼是朋党,甚至诬蔑他们有取代皇帝的野心。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6)影响:虽然失败,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 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 变法改革的序幕。 二、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 1.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1)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

5、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 (2)时间:1068 年,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 2王安石变法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 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3)措施: 富国(经济改革措施)及作用: 指导思想: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 不是消极节流。 内容及作用: 均输法。均输法的实施,使北宋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东南财富之区的物资供应得到了较 好的配合,减少了纳税户不合理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市易法的实施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也

6、使政府从中增加了财政 收人。 青苗法。青苗法的实施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人了大量利息,增加了政 府的财政收人。 募役法。募役法的推行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保证 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了生产。 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增加了农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总之,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社会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强兵(军事改革措施)及作用: 将兵法

7、。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 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减轻了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 保马法。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同时还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军器监。军器监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总之,王安石强兵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弊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育才(教育改革措施)及作用: 目的: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 原因:旧有的科举考试主要侧重雕琢文字,记诵词句,王安石认为这是破坏人才的制 度。太学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装

8、饰门面的地方,已经徒具空名。太学被保守派官僚把持, 成为反对变法的舆论阵地,不利于变法的推行。王安石要为改革统一思想,造就改革的人 才。 措施: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在诗 、 书 、 易 、 周礼 、 札记中选治一经。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撰注诗义 、 书义 、 周礼义 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影响:为国家培养了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1)失败: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 (2)原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

9、治危机。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变法并没有集中力量去解决 造成北宋政府开支过大的“冗兵” 、 “冗官”和“冗费”等问题。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 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强制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 济规律。新法的实行过于急进,没有注意实行的策略问题。变法触犯了守旧官僚地主 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他们不断向宋神宗施加压力。宋神宗的动摇及去世使王安 石变法失去支持。 4意义:经济上财政收入增加,社会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军事上 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于 1072 年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 余里,成为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王安石能够

10、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 阔斧进行改革,他那种“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改革精神值得肯 定。王安石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 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6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

11、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1)“积贫”局面出现的原因:军队急增,军队开支巨大,占到全部收人的十分之 七八。北宋政权每逢灾年就把大批流民编入军队还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同时,为了应付辽、西夏的侵扰,又在边境大量屯兵。这样一方面就形成了“冗兵” ,另一 方面又造成兵丁的数额年年增加,军费开支巨大。官员的激增也促使财政开支激增。北 宋实行一职多官,造成了“冗官”的局面,又使官吏的俸禄开支大增。“冗费

12、” 。北宋政 府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皇室的开支也不断增大,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岁币” 。 北宋政府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大多难分胜负,但即使在胜利的情况下也签订屈辱的“和 议” ,需要每年输往辽和西夏大批的银、绢等财物,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2)“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北宋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 的政策,将国家军队的主要力量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防虚弱。实行将 兵法,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结果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降 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总之,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是由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造成的。 2 “庆历新政

13、”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内在联系 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性质相同。 都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结果相同。都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 “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是以理财 富国为中心。改革程度不同。 “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内在联系:“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3.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 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

14、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有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 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 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 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冗官、冗兵、冗费 少数民族的威胁A. B. C. D. 2对北宋中期形势的表述,正

15、确的是 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间矛盾尖锐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A. B. C. D. 3.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A. 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B. “三冗” “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 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4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岁币。 ”这一材料说的是 A.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 冗兵现象突出 D. 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 5公元 997 年,宋廷税收 2200 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 已高达 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了 1500 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 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6.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 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7. 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 增强财政收入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