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45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练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5、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创

2、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6、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的观念的认同。7、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8、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9、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10、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11、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2、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提倡个性” 、 “批判专制”等积极精神的价值。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兴起、发展和演变过程

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备受社会冷落;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使之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2)在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取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4)明清之际,出现了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与反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春秋战

4、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1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流派众多,被称为“诸子百家” 。儒家学派:A、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主张和贡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 ,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孔子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孔子所撰写的春秋与诗 、 书 、 礼 、 乐 、 易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影响很大。B、孟子:主张:提倡“仁政”学说;提出“君轻民贵”思想。C、荀子

5、:主张: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在“礼”的方面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百家争鸣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此后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源头。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二、汉代成为正统思想二、汉代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汉武帝时期:为巩固政治上“大一统” ,需要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2表现:思想方面:

6、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3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的发展。儒家地位上升,逐步成为正统,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三、宋明儒学:三、宋明儒学:1理学:宋明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对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

7、范和修养方法。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 ;“仁”与万物俱生。(2)朱熹的思想: 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社会政治上:认为儒家学者有权干预政治。(3)王阳明的思想: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心外无物” ,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主要特点: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

8、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四、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四、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1、李贽反正统的思想(1)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重点突破

9、重点突破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10、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 ,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从孔子创

11、立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

12、日益加深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3、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

13、重大变革时期5、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6、与儒学开始定于一尊有关的两个人物是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C、汉武帝和董仲舒 D、 “二程”和朱熹7、下列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事件有:“焚书坑儒” 创办稷下学宫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A、 B、C、 D、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定五经 ,置五经博士 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

14、学校 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科举制的实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学的创立 A、B、 C、 D、9、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0、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C、朱熹和王阳明D、周敦颐和张载11、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它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的结果?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C、佛教

15、、道教D、佛教禅宗12、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A、 “二程”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13、下面哪句话是顾炎武所说?A、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B、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C、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D、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吏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 (读通鉴论卷一六)1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5、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