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0940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一、白血病的发现,1827年,Velpeau医生描述了第一例白血病:生前有腹胀、全身乏力及发热,住院不久即死亡。尸检发现肝、脾明显肿大,血液粘稠,色似红酒,上有白膜,像“脓” 1845年,英国的Bennett 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 1847 年,Virchow首次提出了“白血”这个名称,德文是weisses blut,希腊文则译为leukemia,即白血病,认为患者是“白色血球”的增多,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

2、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二、白血病的分类,Virchow和Bennet早在他们的病例中就已发现白血病有不同类型 1856年,Virchow将白血病分为“脾型(splenic)”和“淋巴型(lymphatic)”两大类,各类型均有其独特的细胞,目前的分型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68年,德国Neumann教授:发表“血液的形成主要在骨髓”的论文,认为出生后骨髓是形成血液的一个重要器官提出髓源性白血病(myelogenous leukemia)这一名称,以后又简称为髓性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1887年,德国Ehrlich创立血细胞染色

3、法,开始了真正的白血病分型。 1889年,Ebstein第一次明确提出“急性”白血病这一名称 1900年,瑞士Naegeli提出了原始髓细胞,以后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原始髓细胞增多 1913年,Reschad和Schilling首先报道了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 1917年,Di 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74年,英国H

4、ayhoe及法国Bernard、Mathe、Flandrin等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这就使白血病的分型显得有些混乱。,三、FAB分类,1975年,法国巴黎急性白血病分类讨论会上英国Galton与Dacie提出按细胞形态分为M0-M6七种类型。 1976年,法、美、英3国7位血液学家共同对大量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血液图片,以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为主,参照细胞化学染色,制定了FAB分型标准,标志着现代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开端 1985年,FAB协作组提出AML形态学诊断标准的修改意见 1985年,将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划为M7 1991年,又提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FAB分类 AL诊断

5、标准,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外,骨髓形态学分类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穿刺,原、幼红细胞50ANC,原、幼红细胞50ANC,原始细胞30 NEC,原始细胞30 NEC,AML-M6,MDS,ALL, M0-M5,M7,原始细胞30 ANC,原始细胞30 ANC,ANC:全部骨髓有核细胞;NEC:非红系骨髓有核细胞,骨髓增生活跃以上,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活检,FAB对AL的诊断标准为:(1)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500个细胞)原始细胞比例0.30;(2)如果骨髓以红系为主(0.50),则非红系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

6、巨噬细胞)分类计数(NEC)原始细胞0.30(3)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形态特征。 根据第(1)条标准ALL就可以确诊,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则需要(1)+(2)/(3)。,关于髓系原始细胞FAB协作组定义了二型: 型原始细胞无颗粒,染色质疏松,核浆比例高,常有明显的核仁;型原始细胞的形态与I型基本上相同,但胞浆中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核浆比例相对较低;型原始细胞如果胞核已经偏位、出现高尔基区、染色质凝集则为早幼粒细胞。 NEC计数是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有核红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FAB分类 AML分型标准,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原

7、始细胞90(NEC),核仁明显,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类似ALL-2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3%,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通常淋巴系抗原为(),但有时CD7+、TdT+;电镜MPO阳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粒细胞(I型+II型)90(NEC),细胞为过氧化物酶染色(+)3%;,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I型+II型)占30%89%(NEC),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30%。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占

8、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M4Eo: 除M4各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5%。,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单核、幼单核30%(NEC)。如果原单核细胞(I型+II型)80%为M5a,80% 为M5b。 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I型+II型)30%。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CD41,CD61,CD42阳性。,FAB分类 不足,(1)按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30的诊断标准, 并非所有急性白血病均可得以诊断。某些白血病在其早期骨髓原始细胞0.30(但常0.20)由于存

9、在有原发性白血病特征染色体核型异常如t(8;21) (q22;q22)或inv(16)( p13q22) 而诊断为AL, 有人把该类型AL称之为寡原始细胞(oligoblastic)白血病; 此外,某些A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30, 而外周血原始细胞则0.30,亦有人把该类AL称之为“外周血性白血病”。,(2)并非所有AL均可按FAB标准确定其亚型,特别是治疗相关性AML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 衍变的AML; (3)FAB分型可重复性较差:AL的FAB分型诊断可重复性为0.58-0.98,特别是M1与M2、M2与M4之间的鉴别,准确的分型有赖于阅片者的经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FAB

10、分型未包括双表型白血病、双系列白血病等系列不明的白血病;,(5)最为重要的是FAB分型忽略了对临床治疗策略制定、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征M3中t(15;17)(q22;q21)/PML-RAR,t(5;17)(q35;q21)/NPM-RAR,(11;17) (q13;q21)/NuMA-RAR患者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敏感,而t(11;17)(q23;q21)/PLZF-RAR 则表现为ATRA耐药;,所谓核心结合因子(CBF)白血病,包括t(8;21)(q22;q22)/AML1-ETO和t(16;16)(q13;q22)或inv(16)(P13;q22)/CBF

11、B-MYH11) ,大剂量巩固强化化疗临床疗效完全可以与干细胞移植(SCT)相媲美,现认为初治的CBF白血病患者不考虑SCT。,四、MICM分型,1985-1986年FAB协作组邀请免疫学家和细胞遗传学家共同提出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orphologic、immunologic、cytogenetic,MIC)的分类标准;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迈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出现了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分型)分型; 但总的来说,由于MICM分型可操作性差而基本未被临床采用。,五、WHO分类,1995年开始由美国血液病理

12、学会(SH)和欧洲血液病理协会(EAHP)合作制订,包括52位知名血液病理学家联合组成一个指导委员会下设十个专题委员会分工起草另聘35位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的临床专家,组成临床咨询委员会(CAC) 1995-1997期间指导委员会成员与各专题委员会数次开会制定中的病种名称和诊断标准进行会商,以取得一致,1997年3月完成初稿,举行第一次SH和EAHP联席会议进行详细讨论 1997年11月举行CAC讨论会,参加者为36位CAC成员WHO委员会成员以及SH和EAHP执行委员会成员,会后经过善后讨论,于1999年初发表了CAC会议报告 2001年由WHO国际癌症研究暑以WHO肿瘤分类(蓝皮书)系列书之

13、一正式公布,1.血或骨髓原始粒(或单核)细胞20%,可诊断AML。 2.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学异常:t(8;21) (q22;q22)/AML-ETO,t(15;17)(q22;q11-12)及其变异型 , t(16;16)(p23;q11)或inv(16)(p13;q22)/CBFB-MYH11, 11q23(MLL)异常时,即使原始细胞20,也应诊断AML。 3.伴有多细胞系病态造血的AML及治疗相关性AML和MDS,分别单独划分为独立亚类。,WHO分类AML诊断标准:,WHO分类 AML亚型,WHO将AML分为4个亚型:具有特定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ML;具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

14、治疗相关的AML和MDS;不另做分类的AML,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AML 伴有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和inv(16)(p13; q22)或 t(16;16) (p13;q22), (CBF/MYHII)APL伴有t(15;17)(q22;q12),(PML/RAR)及其变异型AML伴有11q23(MLL)异常,伴有多系发育异常AML继发于MDS或 MDS/MPD无先期MDS或MDS/MPD,但髓系的2个或2个以上系别中发育异常的细胞至少占该系的50% 治疗相关性AML和MDS烷化剂相关型拓扑异构酶2抑制剂相关型(某些可为淋巴细胞

15、型)其他,不另作分类的AML微分化AML(M0)无成熟迹象AML(M1)有成熟迹象AML(M2)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原始单核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急性红白血病(红系/粒单系和纯红系白血病)(M6a/M6b)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ABL)急性全髓增殖症伴有骨髓纤维化粒细胞肉瘤非单一系别急性白血病,WHO分类 先决条件,1.白血病“原始细胞”的确定 “计数原始细胞要求分别分类May-Grunwald Giemsa染色的血和骨髓片200和500个细胞,必要时作骨髓活检核实。当诊断AML而计算原始细胞的百分比时,除原始粒细胞外,急性原始单核细胞

16、/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以及急性巨核白血病中的原始巨核细胞应视为“原始细胞”。,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原始细胞则指异常早幼粒细胞。除在罕见的“纯”红白血病外,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红系前体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异常的小巨核细。,2.白血病细胞起源系的确定 细胞化学染色仍然是常规方法,例如髓性过氧化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及其氟化钠抑制试验等。细胞免疫表型的测定是确定其起源的重要依据,通常采用流式细胞仪,CD34、CD117、CD13、D33、CD15、CD41和CD61阳性应当是髓系细胞的金指标。,3.细胞遗传学检查时WHO分类亚型的重要内容 主要方法有染色体检查、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鉴于基因诊断在WHO分型中的重要性,建议对初诊患者常规作染色体检查,对具有特定染色体异常患者定期复查染色体、RT-PCR或FISH异常基因的表达,以指导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