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0911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 - 第14章 描述性研究ppt培训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第十四章,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何保昌,2,1854年秋季,伦敦宽街暴发霍乱,10天内死去500多人,在霍乱暴发后的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的居民离去。据1853年统计,在过去几次霍乱流行中,该地区虽曾流行,但远比其他各区轻微。,死亡无数,人们纷纷逃散,引 言,3,当时霍乱病原体尚未发现,Snow集中精力调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发现几乎所有的死亡病例都发生于离宽街水井不远的地方,且他们都饮用宽街供水站的水,Snow根据疾病分布进行分析,教区霍乱暴发与宽街供水站的水井有密切关系,而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经封闭水井,暴

2、发即告终止。,英国医师John.Snow运用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霍乱的流行情况。,4,Snow关于霍乱的调查,正是运用了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霍乱的人群现象、地区差异等情况,了解霍乱的分布,根据分布特点,提出霍乱暴发与宽街供水站有关这一假设。,引 言,5,描述性研究亦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利用已有的或专门调查获得的观察性资料,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及行为特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它既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之一。,6,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况调查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内容,7,一、概念

3、和用途,二、分类,第一节 概 述,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 利用已有的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绘、叙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一、概念和用途,1.概念,9,2.用途,提供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提出初步病因假设 进行社区诊断,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病因不明时,可为疾病的防治提出重点的地区、时间和人群,10,二、分类,1.现况调查 2.筛检 3.生态学研究,11,一、概念 二、目的 三、种类 四、调查表设计 五、资料的收集、录入、整理 与分析,第二节 现况调查,12,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

4、l study)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某些因素的分布情况,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一、概念,13,现况调查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即某一时点或短暂时间内完成 一般只能计算患病率 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14,二、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5.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15,(一)普查(Census)(二)抽样调查(samp

5、ling survey),三、种类,16,(一)普查(Census),1.概念 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全部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范围可大可小,人群可以限定。 一次普查可以检查一种疾病,也可数种接近疾病结合普查,以提高效率。,17,2.目的,(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 (2) 了解疾病的分布; (3) 了解健康水平,建立生理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4) 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18,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疾病患病率较高 疾病检查诊断方法不很复杂 发现病例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3.开展普

6、查的必备条件,19,4.普查的优缺点,优点 普及医学知识,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便于开展普治 确定研究对象简单 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 缺点 工作量大,时间短,工作不易做细,易漏查; 参与人员多,技术能力不齐,质量不易控制; 诊断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易开展普查;,20,5.注意事项,划定明确的普查范围 统一调查时间和期限 诊断和检测方法统一固定 尽量减少漏查率 6.经验和教训,21,(二)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1.概念 是从研究人群的全体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进行的调查。以样本结果估计总体人群的情况

7、。 明确抽样研究总体 保证样本代表性,22,2.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 节省财力、物力和时间 能够增加准确度 提高应答率 缺点 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不适用于个体变异过大的人群调查; 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23,3.注意事项,个别原因存在,尽量不用抽样调查 代表性,24,4. 抽样方法,选择样本时,加入人主观因素,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的,非随机抽样,如典型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试验,25,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原则 1保证每一

8、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必须随机抽样; 3足够的样本含量; 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26,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 多级抽样,常见随机抽样方法,27,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Simple random sampling,28,某工厂在1000名工人中随机抽查100名工人的红细胞数。首先对1000工人以0999编号。然后随机地从随机数字表第某行第某列开始,每三个数字组成一个编号,连续查看100个编号,并记下号码,已经选入的号码不能再次列入,直到满100个为止。根据这10

9、0个号码找出名单中的工人,他们便是抽出的样本。单纯随机抽样简单易行,但在抽样范围较大时,工作量太大难以采用,如几万人的抽样调查很难用单纯随机抽样。,29,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Systemic sampling,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 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计算抽样距离(N/n) 用简单随机方法在第一组中确定一个起始号 从此起始点开始,每隔K(K=N/n)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30,例如总体有1000个单位,抽取100个,则比例为10%。但抽样不一定以1开始,可以从110中随机抽出1个数作为起点,如初设

10、为4,其后每间隔10个抽取一个,即抽取4,14,24,34,依次类推,得到100个编号,即为抽样单位。系统抽样代表性较好,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但必须事先对总体的结构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地应用,如果总体中各观察单位的排列存在周期性规律,则抽取样本的选择偏倚较大。,31,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例如从200所小学中抽取5所小学调查学生吃早餐的习惯。 此法使用比较方便,节约人力,物力,多用于大规模调查。其缺点是抽样误差较大。,32,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

11、(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分类 等比例分层抽样: 各层内抽样比例相同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各层抽样比例不同,内部变异小的层抽样比例小,内部变异大的层抽样比例大,33,例如要了解某省婴幼儿死亡率,需调查10万人口的样本,则先将全省分为山区、平原和沿海3层,然后按比例在各层中抽取观察单位,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的人口各占全省的50%、30%和20%,则分别按比例抽取5万、3万和2万。分层抽样若分层合理则抽样误差最小。,34,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方法 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

12、样) 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 依此类推,Multistage sampling,35,例如 要了解某省护士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先按医院的等级分层,在每个等级中抽取若干家医院,再在抽取的医院中按专业分层后抽取若干个科室,抽到科室的全体护士均作为调查对象。,36,样本过大,造成不必要浪费 样本太小,代表性差。,6. 样本含量的估计,37,(1)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预期现患率 精确度 检验效能 变异程度,38,经验法 视具体问题而异 确定正常值范围最好在100例以上,肿瘤死亡率调查最好在10万人口以上 一般计数资料样本要多些。,(2)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39,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

13、计公式,计数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为正态分布界值 :容许误差P:某病现患率 Q=1P,公式估计,40,例:欲调查3-6岁的幼儿是否存在营养性贫血状况,根据以往经验,正常幼儿血红蛋白标准7.9g/L,若希望误差不超过2g/L, a为0.05,则调查样本含量为多少?,41,例:某中学学生有1万余人,现需估计该校学生患近视眼情况。该地区学生患近视眼约26%.现采用抽样研究,要求允许误差不大于10%,则需抽样调查的人数应为多少?,42,查表法,43,四.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也称问卷,是流行病学研究中收集数据资料的主要工具。 调查表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研究工作的成败。,44,(一)种类,1.自评调查表 2

14、.他评调查表,45,(二)结构,调查表一般分三部分 1.一般项目 2.调查研究项目 3.调查者部分,46,调查表的基本格式,名称、编号 识别项目(一般项目) 调查研究变量。 结尾部分:调查人对调查可信度的评估,监督人对调查工作的评定等。 结束部分;调查人签字、调查日期等。,47,(三)设计原则,力求项目少而精。 用词简洁,通俗易懂。 问题有针对性,避免双重甚至多重提问。 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 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 敏感性问题一般放后面。 问题的答案应设计完全。,48,(四)调查表中问题设计主要形式,定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49,(五)编码,便于资料的输入和分析,50,(一).资料

15、的收集 1.收集的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 职业情况 生活习惯与保健情况 妇女生育情况 环境资料 人口学资料,五、资料的收集、录入、整理与分析,51,拟定培训计划 培训和考核办法 培训的主要内容,2.调查员培训,52,常规登记与报告 专题询问调查与信函调查 临床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的有关资料,3.收集的方法,53,数据管理软件 培训录入员 录入的质量控制,(二).数据的录入,54,(三).资料的整理分析,整理:检查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对疾病或某健康状态按规定的标准归类核实;审核后输入计算机。 分析: 计算所需的率 计算危险因素暴露率 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行为因素等与疾病发生或死亡的联系

16、,55,结合有关因素解释疾病分布特点 提供病因线索,(四).结果解释,56,一、明确调查目的和方法,目的 获得全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基础资料。 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都可以采用,但结核病属较常见病种,抽样调查是最优的选择。,研究实例,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57,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研究对象 全国的居民 样本量 约38万人 抽样方法 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研究实例,58,具体方案,全国设257个调查点 抽样比例为13200 每个调查的群体人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 折算后全国抽样人数约为38万人左右,约每480万人口中调查1500人,研究实例,59,实际调查,平均每个调查点实检人数为1420人 抽样人口为418456人 应检人口为375599人 实检人口为365097人 受检人口占应检人口的97.2%,占抽样人口的87.3%,研究实例,60,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 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调查、检测项目 肺结核的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结核病防治措施及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