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838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课 题题第第 2020 课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课课 标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代中国社 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知识识梳梳理理一、一、 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背景:(1 1)晚清:)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 2)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积极对外侵略扩张。(3 3)变化:)变化:鸦片战争前后, 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2 2、概况、概况(1 1)林则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贡献:主要贡献:设立_,翻译夷书,译出滑达尔著的 ,编译的 (2 2)魏源)魏源

2、“放眼世界先行者放眼世界先行者”:主要贡献:主要贡献:编撰出_,明确提出了“ ”的主张。夷之长技有三:_ _ _. 3、意义:、意义: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辱、谋求国家独立而研究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二、 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 1、背景:、背景: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2 2、概况、概况 (1)洋务派:洋务派: 代表人物: 、 主张:“ ”即在维护固有的 和 的前提下, 采用西方的 ,才能自强、求富。主要活动:主要活动:前期,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办军事工业 ;后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3、,办民用工业;70 年代中期,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60 年代,开办新式学堂 (2 2)顽固派:)顽固派: 反对 ,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 。 3 3、影响:、影响: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 的层面,但冲击了 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 (2)转变:)转变:早期维新派是 的支持者,主张同西方进行商战。 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反思。(3)主张:)主张:经济上_;文化上_;政治上_2、维新派、维新派 (1)背景:)背景: 政治:

4、甲午中日政治:甲午中日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济:经济: 的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西学的启蒙作用。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主张及著作影 响康有 为在广州设 ,聚徒讲学,研究宣传 维新改革理论。 思想特点:把 和 相结合。 撰写了 、 等重要著作。为 提供了合乎传统文 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 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 超宣传 思想,用进化论阐述 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他还强调 变革 的必要性。著作变法通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谭嗣 同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 、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 倡导 平等。著作仁学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严复借用 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实行

5、变 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的道理。著作天 演论系统地将近代 介绍 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内容:要不要 要不要 要不要 实质: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4)影响:)影响: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课课堂堂导导学学【思维拓展】 【总结】: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2、资产阶级 维新思想的特点 及出现的原因。 (1)特点: 把西学的有关政 治学说与儒家经 史相融合,来宣 传维新变法的道 理。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

6、挑战。(2)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特点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 术维新派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制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课课后后巩巩固固维新派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认识肤浅。 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康有为深知儒学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一、选择题 .著作海国图志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2

7、.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仿制西式武器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深入了解西方 D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 3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 A抵抗外国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维护清朝统治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 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 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5 “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 ,

8、 “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 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魏源 B郑观应 C李鸿章 D严复 6.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 ,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7.“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 ) A. B. C. D. 8.下列关于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之间联系的表述,不

9、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在前者失败后兴起的 B后者对前者既有否定又有继承 C前者为后者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D两者具有共同的政治目标 9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 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 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 说 10.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

10、冲击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11.(2009 年浙江高考)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 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2、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 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这里的“皮毛”是指 (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13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

11、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 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 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卷 47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 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 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 数百年。”筹办夷务始

12、末(同治朝)卷 25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 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 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 观点(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 的主张?5 5:B BBCBCA B B 610:ABDBB 11.CAC(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 够彻底。 (3)早期维新派。新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