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567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语文 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林冲形象分析趣味素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 产生变化。 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 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 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 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 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

2、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 非常气愤地去了。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 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 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 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

3、冲形成鲜明 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 , “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 去了” 。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 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 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 “拿了一把解腕尖刀” ,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 。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 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

4、里大概有两个意思。 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 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 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 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 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 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 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

5、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 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 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 ,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 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2要杀他) ,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 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 ,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

6、刀,街上 寻了几日不着, “心下且自慢了” ,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 修补” , “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 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 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 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 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

7、 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 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 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 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 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 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

8、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 全走向反抗道路” 。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 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 俅“生事陷害” ,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 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 ,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

9、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 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 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 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 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 ,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 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 里去寻” ,次日, “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这说

10、明,当迫害逼 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 “林冲也自 心下慢了” ,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 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3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 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 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11、?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 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 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 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 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 然杀死了仇人,投奔

12、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 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 80 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 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 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 “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

13、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 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 这就是“官逼民反” 。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 ,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 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本文对风雪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选用了三个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 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描写人物动作时不忘风雪。这样描写“风雪” ,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起到推动情节发 展并达到高潮的作用,同时也衬托了人物性格。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到草场,风雪也随之而起。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 天地茫茫,前途难卜。 “仰面看那草

14、屋时,四下里崩坏了” ,为了御寒,出门沽酒, “那雪下得正 紧”回到草料场草屋已被大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门口避风雪看火势。狭路相逢,隔门相对。 一方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一方心中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 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英雄好汉。风雪描写,为 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映衬着人物形象。鲁建军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 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我国古 代小说景物描写准确而简练,也如我国传统的写意图,寥

15、寥数笔,仿佛信手拈来,却意境深远, 景有有还必须,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文学大 师鲁建军继承和发展了这方面的传统,比如一件小事中“风”的描写,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 妙。4每个朝代的一两银子和金子可以兑换多少铜钱? 问题补充: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不知道是说那个朝代的)那时候的五十两银子相当于 现在的十万元钱人民币,那如果照这样算来的话,那一两应该是等于 2000 元钱了,是吧。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 24 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 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 20 两银

16、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 45 两白银。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 94.4 公斤,一 两银子就可以买 188.8 公斤大米,就是 377.6 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 1.5 元至 2 元之间,以中间价 1.75 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 660.8 元。由于红楼梦故事 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 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 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 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