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518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案(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9 课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干预经济 (1)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 (2)政策:二战后到 70 年代初期,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 (3)理论支持:_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4)成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时期” 。 2 “混合经济” (1)原因: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现象。 (2)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_。 (3)结果:出现“_” 。 思考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有哪些?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

2、小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_问题。 2实质:国家利用政策的调整,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_,保障其_ 安全。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_、住房、_保险、_等。 4发展过程 (1)出现:二战后。 (2)日渐完备:20 世纪_年代。 (3)继续发展:_年经济危机后。 (4)缩小:20 世纪_年代以后。 5评价 (1)利:对_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导致国家_不堪重负。 思考 2 如何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作用?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_的发展。 公众_的提高。_的多样化。(2)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促进了_的提高

3、,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二战后,美国一大批_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 “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_为基础、以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影响:从_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 思考 3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原因是什么?探究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材料 右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正在生产的情景。问题 材料反映了联邦德国战后汽车工业的繁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2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

4、义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起来,它推动了 20 世纪 50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问题 怎样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探究二 “福利国家”1材料 下图是反映战后德国福利制度的一幅漫画。画下注释为:福利制度用不好,也会滋养“懒汉”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让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所谓“莱茵模式” ,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国家照顾。但如今这一模式却让德国财政不堪重负。很多经济学家都担心这种“慷慨”福利政策会养“懒汉” 。问题 二战后“福利国家”流行的原因是什么?2问题 建设“福利国家” ,是资本主义国家缓和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那么, “福利国家”发展的历程怎样?带来哪些社会影

5、响?探究三 第三产业1材料 阅读20 世纪 80 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第一产业%5.222313.1第二产业%24.938384046.2第三产业%69.960605740.7问题 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世界各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比重迅速增加的状况。那 么,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问题 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18831946)与夫人在一起史料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 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6、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信息 通过本材料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方法 阅读历史人物图画和简介,注意了解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在某一方面的 突出贡献。 价值 凯恩斯主义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 供了理论支持,本材料可作为情境材料用于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考查。【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7、2)宏观调控 (3)凯恩斯主义 (4)黄金 2(1)滞胀 (2)干预 (3)混合经济 思考 1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 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 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国家干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 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 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1.贫富差距 社会 2

8、.最低收入 经济 3.养老 失业 教育 4.(2)六七十 (3)1973 (4)80 5.(1)社会稳定 (2)财政 思考 2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2)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负担过重。 (3)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造成科技人才外流。 (4)高福利、高补贴助长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1.(1)社会生产力 生活水平 消费需求 (3)经济竞争力 2.(1)新兴产业 (3)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4)20 世纪 90 年代初 思考 3 (1)新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西方“福利国

9、家”发展。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 (2)原因: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调整的结果。对内加紧剥削、对外掠夺扩张的结果。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科技革命的推动。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 部门,如宇航工业等。这些新兴部门投资大,见效慢,又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际地位,这就 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2)各国政府在二战期间统制管理经济,战后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通过刺激和扩大 需求,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3)各国特别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使政府有条件进行国家投资,扩大国有企业规 模。

10、 (4)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补贴,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充分拓展国 际市场。 (5)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刺激,长期保持高额的军事开支,刺激了经济 特别是与军事相关工业的发展。 2(1)利 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在更 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时 期内减轻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弊 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19731975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行的局面,解 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矛盾性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削弱。 其间出现的国有化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加重了政府财政补贴 的负担。8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化的浪潮。 探究二 1(1)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的思想(贫穷和失业不能归因于个人无能或懒惰,是由 社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国家应积极援助)。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 调整(既出于人道主义,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3)工人阶级和进步政党的长期斗争。 (4)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1)发展历程: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社会福利和 社会保

12、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 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 高峰。20 世纪 80 年代, “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此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2)社会影响:“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 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探究三 1(1)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2)第一、二产业

13、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4)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5)国际经济技术交 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6)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2(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变化还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 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 的因素。 (4)这些新变化既是资产阶级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 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