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93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4.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5.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6.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7.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8.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9.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0.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1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1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政治制度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中国较早 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3、度也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本专题讲述我国先秦至明清 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的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 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从汉到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 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4、明清时期,随着内阁制和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发 展到顶峰。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统一前)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统一前) 1、先秦历史简介 伴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我国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 形式国家。从禹的儿

4、子启开始,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成“传子” , “家天下”的制 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我国的奴隶社会大致形成于夏,发展于 商,繁荣于西周。到颠倒是非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崩溃,我国也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转变。 2、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 对象:周王子弟(王族) (如召公之子封于燕) 、功臣(姜尚之子封于齐) 、先代贵族 (商纣王之兄封于宋) 被分封者的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受封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发展历程: 推广于西周 ,衰落于春秋。 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5、。但分封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 权力,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崩溃,国家分裂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宗法制 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 征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余子分封制(小宗) ,这样通 过层层分封从而由血缘的亲疏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又是分封制的 连接纽带。 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和特权地位方面起到了独特的

6、作 用。 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使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表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的条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于战国,法家思想是其理论来源 2、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二)主要内容 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并确立了皇权至高

7、无 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从而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 官制。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 到全国。(2)“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等职。 “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 “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 郡县制特点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郡县长官一批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 意义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8、政治的重要标志 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中央集权制 (三)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从汉朝到元朝,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使官僚体制 越来越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一)中央机构的演变(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演变的史实: 1、汉代“中朝” 汉武帝为限制丞相的权力,破格选取一些出身低微的人随待左右,参与国家政治中枢 的主要决策,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宫内决策机构,称为“中朝”

9、或“内朝” ,由皇帝左右的 亲近臣构成。而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这样相权一分为二,且 由外向内转移,皇权得到加强。 2、唐代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职能: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在六下 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 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演变的特点: (1)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 (2)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不断分散、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

10、郡、县两级,汉初一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 2、行省制度 (1)内容:元代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分为十个行省; 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称之 为“腹里” ;二是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 (2)特点: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但受中央直接控制。 (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 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三) 、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

1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 2、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 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 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 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 对中

12、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 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史实 1、明朝内阁制的形成(1) 、背景: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 ,罢除丞相职务,权分六部,使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样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 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高度。但又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 、内阁制的设立 明成祖任用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制

13、形成。 (3) 、影响: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机构,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防止内阁演变 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了宦官专权和政治黑暗。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 、时间、直接原因 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2) 、性质、作用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机大臣须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 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3) 、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小,政治决策具有的封闭性。 (4)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二)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14、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 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 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 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 步。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仔细阅读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如何?宗法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统治阶级等级内部:嫡长子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继承,小宗分封。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对本支是大宗。 作用:维护了统治集

15、团内部的稳定,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地方权力上有哪些不同?它们是通过何种方式维系国家统一? 不同:(1)地方官员产生的方式和选官的依据不同。诸侯国的国君按血缘的亲疏分封 世袭;郡县的长官由朝廷依据才能任命,有一定的任期,与血缘无关。 (2)拥有的权力大 小不同。诸侯国国君在自已的诸侯国内拥有军权、财权和人事权。而郡县制没有,这些权 力都直属中央。 方式:分封制是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系中央与地方、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但后来由于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周王室与诸侯的血缘关系越来 越疏远,再加上周王室的衰落,诸侯

16、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终于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郡 县制则是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联系的一种制度,它通过皇帝和朝廷直接任免地方官吏, 控制地方一切军政财大权,达到实行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 3、明太祖废除宰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内阁与宰相的地位和权力相比有何不同?与近 代西方资本主义内阁又有何本质区别? 原因:宰相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为强化君主专制。 不同: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内阁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无独立的决策权、行政权,权力的大小由皇帝来决定,完全 依附于皇帝不能对皇权起真正的制约作用。 明朝创立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只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 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的内阁制度是权力民主的产物,总揽国家的 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有助于防止独裁 4、如何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 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