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0414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夺分(岳麓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复习课件(七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共112张ppt)_3(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22课 盛世危机,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知识梳理,一、明朝的建立 1社会背景: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加上连年天灾,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 2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 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

2、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二、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1废丞相,设三司: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 2设置厂卫制度: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拓展延伸,1秦朝(秦始皇)确立了丞相制度;唐朝贞观年间增加宰相的人数,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被打破,君权、相权合二为一,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2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明朝将科

3、举考试发展到八股取士,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使考中做官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实力演练,一、选择题 12013鞍山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B,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2“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元朝政治腐败 农民起义 外族入侵 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 B C D,D,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

4、集中,32014南宁 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 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丞相 D三司 42014莆田 秦朝的“丞相”一职最终被废止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C,D,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5顾炎武曾批评明朝的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锦衣卫 B八股取士 C六部 D内阁 62014临沂 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

5、朝灭亡,B,A,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7. 2013娄底 明史职官志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朱元璋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B,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

6、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材料二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1)科举制。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回答两条即可),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2)这一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结合材料二,谈谈这一措施带来的影响。,(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束缚了知识分子

7、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知识梳理,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概况 (1)时间:14051433年。 (2)次数:七次。,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明朝初年,倭寇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

8、掠夺和骚扰。 (2)明朝中期,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2经过 (1)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 (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 (3)在福建、广东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3意义: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4评价:戚继光成为人人称颂的抗倭民族英雄。,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拓展延伸,1一方面,明朝时期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来自海外的侵略,戚继光抗倭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

9、财产安全。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要早得多,显示了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中国没能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封建制度继续巩固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实力演练,一、选择题 12014扬州 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郑和 D戚继光 22013锦州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C,C,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32013连云港 右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A

10、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B,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42014绥化 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52014崇左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A,C,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62013广东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

11、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2014抚州 明代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今抚州市宜黄县人,历事三朝,主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以下人物能与谭纶共同捍卫海防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D,C,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二、非选择题 82014永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

12、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1)A:刘家港。把B和非洲东海岸航行路线的端点连接即可。,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2)不以大国、强国自居

13、,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国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交易等。,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3)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过侵略别国的历史;中国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的;中国强大起来也绝不称霸等。(符合题意即可),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知识梳理,一、清朝建立 1明朝后期,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6年,皇

14、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3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二、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2大兴文字狱,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拓展延伸,1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2清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也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易错易混点:为了控制思想文化,明朝实行的是八股取士,清朝则大兴文字狱。,第18课 清朝专制

15、统治的强化,实力演练,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明、清 22014白银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 D乾隆,B,C,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32014汕尾 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A,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42014乐山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B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52013泰安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a)到图(c)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图(a) (汉)坐而论道 图(b) (宋)站议时政 图(c) (清)跪受笔录,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