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03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第 I 卷阅读题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直观的印象,所以历来被奉为圭臬。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 当然,要想写出好文章,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为了进行新的工作,从事新的创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就只能作为原料来运用。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直接变为简报、讲稿、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袭) ,这

2、就如同木料不会自动变为家具一样。 再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 “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而并未强调对感受、联想、想像、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准确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在一般的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达到目的,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所以,具有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创造的实践中养成;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 ,就能“下笔如有神” ,那是不可能的。杜甫七岁就写了歌咏凤凰的诗,直到晚年也还是“他

3、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 ,可见他主要是在作诗的实践中成为大诗人的。他说“读书破万卷” ,只是强调了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决不可以把任何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看。 事实上,知识原料加文字表达还不能成为文章。因为任何一个原料要变为一项特定写作任务中的实际内容,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 在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总是要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旧,二者又总是难分难解地互相依存与制约。然而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却并不是一望而知、一思即悟的。 就联系而言,在写作中,富于新意的内容无不表现了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例如归

4、纳论证需要举例,有的人看别人的文章,总觉得其中所举的例子是自己早已熟知的,可是在他自己写作的时候,却不善于在这些例子中归纳新意并加以论证。再说到反联系,也同样要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才能在早已被人公认的联系中打进楔子,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总之,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一般的读书虽然也要开动脑筋,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的催逼,所以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只是自然出现,而不需要作更加自觉的努力,去扩大和加深新的想法,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而在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催逼下,开动脑筋才有一定的方向,脑力劳动才有深度和

5、强度;而且在把思考的结果表现为文字时,还要求内容更为精密,表达更为准确。这种锻炼显然不是看了书想一想所能够比拟。所以光是一般地强调积累知识和开动脑筋,还不足以使创造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 (节选自金开诚对写作的几种误解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与写作都需要开动脑筋,但一般的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以即使读书时有一些新的想法自然出现,也不必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 B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写出好文章来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与经验可以作为写作的原料来运用。 C写作能力具有综合性,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而“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

6、记忆力,并不是写作的“充分条件” 。 D因为明显具有朴素、直观的性质,历来被奉为圭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其实并不符合思维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专业写作目标明确,大脑各种功能拧成一股绳,大脑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揭示了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B有的文章在归纳论证时善于在人们早已熟知的例子中归纳出新意,这需要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经验进行联系的能力。 C文章以杜甫七岁写诗,直到晚年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的事例,旨在说明“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一个“必要条件” 。 D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

7、反映进行反联系的能力,主在破旧,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能力、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实际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的催逼而没有开动脑筋。 来源:学*科*网B就如同木料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为家具一样,任何书本知识要变为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还需要经过文字的加工。 C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在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的作用下,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D本文反驳了“知识多了,自然能写出好文章”的观点,提出了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

8、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答案】1D2C3D来源:Z.xx.k.Com【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D 项,“其实并不符合思维科学”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一段说到的是“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可见应为“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 项文章以杜甫例是为了说明“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

9、,那是不可能的”。【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 C 项,源自第三段,从文中来看,杜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这从文章的表述可以看出来。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0、。D 项,“提出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比如本题的选项 D 中,“提出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观点”在文中无依据。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司马穰

11、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

12、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 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

13、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间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14、确的一项是(3 分)A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日中,表时间,中午 12 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穰苴威震敌军。穰苴起兵后,晋国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中,相关人也被处置。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

15、先出战。D穰苴出身卑贱,却深受皇帝赏识。穰苴为报君王之恩,在齐国连遭败绩时,请缨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答案】4C5D6D7(1)规章法令制定以后,日暮时分,庄贾才到。穰苴说:“为什么在约定期限之后到?”(“约束”“乃”“后期”各1分,语意2分)(2)报信的人去了以后,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来向三军巡行示众,三军将士都震惊害怕。(“既”“徇”“振栗”各1分,语意2分)【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

16、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这句话是说“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然后抓人物的行为,比如“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所给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