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211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海口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文(含解析)解析)(1616、1717、1818、1919、2020 班用满分:班用满分:100100 分)分)第第 I I 卷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032036060 分)分)119 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氧气 D发现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19 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答案选 D。2四种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A烧杯 B

2、容量瓶 C试管 D烧瓶【答案】B3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放出热量 B产生气体 C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D有新的化学键形成【答案】D【解析】放出热量、产生气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均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的化学键形成,答案选 D。4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装运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 2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酒精属于可燃性液体,答案选 D。5把 0.1molNaCl 固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溶液中 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 mol/L B0.2 mol/L C1 mol/L D0.1mol/L【答案】D【解

3、析】把 0.1molNaCl 固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根据 cn/V 可知溶液中 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1mol1L0.1mol/L,答案选 D。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发出A苍白色火焰 B淡黄色火焰 C蓝紫色火焰 D耀眼白光【答案】A【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火焰,答案选 A。7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想一想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浮在试管的液面上 B钠沉入试管底部C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 D钠燃烧起来【答案】C8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则标准状况下 0.5mol 水的体积约为A0.5L B5L C11.2

4、L D不能确定【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水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体积,答案选 D。- 3 -点睛: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nm/M、,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 22.4L/mol。9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当使气体通过A浓硫酸 B干燥的石灰 C固体氢氧化钠 D碱石灰【答案】A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得液面略超过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重新配制 B影响不大,不再处理C用胶头滴管准确吸出标线上的溶液 D再加点溶质到容量瓶中去【答案】A【解析】配

5、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得液面略超过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配制,答案选 A。11下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或原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A0.5mo1 C2H4 B11.2L(标准状况) C2H2 气体C23g Na D9g H2O【答案】C【解析】A、分子个数 N=nNA=0.5molNA/mol=0.5NA,A 错误;B、标况下 11.2L 乙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故分子个数 N=nNA=0.5NA,B 错误;C、23g 钠的物质的量为 1mol,故含有的原子个数 N=nNA=NA,C 正确;D、9g 水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故分子个数

6、 N=nNA=0.5NA,D 错误;答案选 C。12下列对 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有机物 BNa2CO3是碳酸盐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易溶性盐【答案】A- 4 -13已知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 Cl 浓度与 50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 Cl 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 NaCl 溶液 B75 mL 2 mol/L CaCl2溶液C150 mL 2 mol/L KCl 溶液 D75 mL 1 mol/L AlCl3溶液【答案】C【解析】50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 Cl浓度是 1mol/L22

7、mol/L,则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选项 AD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分别是(mol/L)1、4、2、3,答案选 C。14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种现象源自胶体的A丁达尔效应 B聚沉 C电泳 D折射【答案】A【解析】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种现象源自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选 A。1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A铜丝 BNaCl C酒精 D蔗糖【答案】B【解析】A、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 错误;B、氯化钠是电解质,B 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C 正确;D、蔗糖是非电解质,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

8、含义是解答的关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注意: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1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5 -A加热会聚沉 B分散质颗粒大小在 1-100nm 之间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D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B【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在

9、 1100nm 之间,答案选 B。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O32- + 2H+= H2O + CO2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OH- = Al(OH)3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Fe2+ + Cl2 = Fe3+ + 2Cl-D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 + CO32- + H2O = 2HCO3-【答案】D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

10、成化学式或分子式。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D【解析】A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转移,A 错误;B还原剂是一种能失去电子的物质,B错误;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 错误;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注意理清知识线索: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6 -19关于反应方程式 Cl2 + 2I- = 2Cl

11、- + I2,说法不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剂 BI2是还原产物C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答案】B2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能用来清除水垢的是A食醋 B白酒 C纯碱 D食盐水【答案】A【解析】白酒、纯碱和食盐水均不显酸性,不能溶解水垢,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是酸,能用来清除水垢,答案选 A。第第 IIII 卷卷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040 分)分)21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都可作为食用碱。(1)用右图装置分别加热上述两种固体,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试管中受热的固体是_。通过本实验证明,这两种固体对热的稳定性是 Na2C

12、O3 _于(选填“强”或“弱”)NaHCO3。- 7 -(2)若分别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其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钠的化合物中,除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有 _ 、_ 等。【答案】(1)碳酸氢钠(NaHCO3) (2)强(3)产生气泡(4)NaHCO3 + HCl =NaCl+ H2O + CO2 (5)NaNO3(6)Na2SO4(2)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为 NaHCO3+HCl=NaCl+H2O+CO2;(3)氧化钠、氯化钠、过氧化钠

13、、硫酸钠、硝酸钠等均为常见的钠的化合物。22(1)请填写下列空白处:实验室里要配制 500mL0.4mol/L 的 NaCl 溶液。步骤大致有:A、计算 NaCl 的物质的量为_ mol。B、在天平上称出_gNaCl 固体,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C、把得到的溶液小心地沿着_注入_mL 的容量瓶中。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_中。E、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 l2cm 处,改用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F、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G、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洗涤容量瓶。(2)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

14、偏高的是 _(填序号)。- 8 -a、某同学定容时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 C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d、所用砝码生锈e、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答案】(1)0.2 (2)11.7 (3)玻璃棒(4)500 (5)容量瓶(6)滴管(7)ad解:(1)需要氯化钠的物质的量0.5L0.4mol/L0.2mol,质量是0.2mol58.5g/mol11.7g;把得到的溶液小心地沿着玻璃棒注入 500mL 的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容量瓶中。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 l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

15、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2)a、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 C,则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d、所用砝码生锈导致溶质增加,浓度偏高;e、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溶质和溶剂的量都不变,所以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答案选 ad。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误差分析。根据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