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859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检测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基础过关(15 分)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 分)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B.一尊还酹江月C.回首向来萧瑟处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解析: B 项中“尊”同“樽”,酒杯。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头绪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永远白天解析: A 项“无绪”,应指没有心思,心情不好;C 项“风流”,应指英雄业绩;D 项“永昼”,

2、应指漫长的白天。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东篱把酒黄昏后 D.遥岑远目解析: C 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异日图将好景 B.大江东去,浪淘尽C.遥岑远目 D.嬉嬉钓叟莲娃解析: B 项是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B5.名句填空。(7 分)(1) ?杨柳岸,晓风残月。(2)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3)人生如梦,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6) ,栏杆拍遍,无

3、人会,登临意。(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答案: (1)今宵酒醒何处 (2)怒涛卷霜雪 (3)一尊还酹江月 (4)回首向来萧瑟处 (5)封狼居胥 (6)把吴钩看了 (7)凄凄惨惨戚戚二、阅读探究(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苏 词 傅成 穆俦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

4、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只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

5、,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 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

6、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6.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解析: C 项应该是苏轼将词的意象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选项将这两者间的因果顺序颠倒了。答案: C7.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词词体解放。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D.“乱石穿空,惊涛拍

7、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解析: 本题考查对第 2 段中心的理解概括,A 项表述太笼统,C 项和 D 项的概括又太片面,所以排除。答案: B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合,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D.苏轼对于宋词

8、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答好本题,关键是整体把握全文,避免走入具体的角度或走向极端。苏轼对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 A 项说“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合”,B 项说“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C 项说苏轼使“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都不准确,也无根据。答案: D(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910 题。(5 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9、渔唱起三更。注 午桥:地处洛阳境内,唐人裴度曾于此修建别墅。 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在午桥“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9.“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2 分)_解析: “流月”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来比喻时光,这一点不难理解。同时,上片是作者回忆当年在午桥欢饮时的情景,因此又是实写。答案: 双关。一方面这是写当时之景,桥下的河水载着月光静悄悄地流淌,与前后文共同构成一段完整的对当年“午桥雅集”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隐含着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之意。10.最后两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画龙点睛,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10、)_解析: 此问要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去答。 “二十余年如一梦”,词人在这二十年中,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巨大变故,明确这一点,第二问将比较易答。答案: 历史的沉重轻易地被一支歌曲消解,自己切身经历的巨变也终将如此,世事到最后只成为一首渔歌,但是渔歌之轻如何能够承受家国之重?这一轻一重的反差与叠合,将原本具体的切身感受抽象为一种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沉慨叹,抒发了对故国的怀恋之情和经历磨难后的无限感慨。(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1112 题。(5 分)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注

11、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词人与友人信中提道:“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女神。准拟:准定。1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2 分)_答案: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12.在这首词中,词人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3 分)_答案: 达观、豪迈的胸怀;例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使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结合词句分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1314 题。(5 分)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 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舴艋:小船。1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 分)_答案: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