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849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检测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2.5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环珮(pi) 省识(shn)潦倒(lio) 溯源(s)B青冢(zhn) 江渚(zh)孤舟一系(x) 佩带(pi)C王嫱(qin) 缭绕(lio)阴森(yn) 荆门(jn)D边塞(si) 萧森(xio)阻塞(si) 石砧(zhn)解析: A “省”应读“xn” ;B.“系”应读“j” ;D.“阻塞”的“塞”应读“s”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解析: D都是表达一种幽怨愁恨之情。A.百年:这里指晚年,现代指一百年时间。B.万里:这

2、里指远离故乡,现代指一万里路程。C.苦恨:这里指极其遗憾,现代指痛苦愤恨。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 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 无边落木萧萧下)D.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解析: A独:独自/难道。B.向:对着/接近。C.萧:萧瑟/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D.去:离开。答案: 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B 秋兴八首(其一) ,写于大历元年, 秋兴八首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

3、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背景下写成的。C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D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解析: C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答案: C5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 豺狼得食喧 薄云岩际宿A BC D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 项最恰

4、当。答案: B6名句默写。(1)玉露凋伤枫树林,_。_,孤舟一系故园心。(2)群山万壑赴荆门,_。_,环珮空归夜月魂。(3)无边落木萧萧下,_。_,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 (1)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 (2)生长明妃尚有村 画图省识春风面 (3)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咏怀古迹(其三) ,完成 78 题。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7这首诗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图画,目的何在?_解析: 诗篇主要写王昭君,开篇描绘图画很

5、明显是为了引出主要写作对象。烘托昭君的形象,表明王昭君的不凡。答案: 引出歌咏的对象王昭君,暗示出昭君的坚强性格。8作者借王昭君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对昭君而言,这份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_解析: 要从诗中去找能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尾联中的“怨恨”一词。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时要结合人物的经历。答案: 抒发了“怨恨”的情感,为昭君也为自身。于昭君而言,悲哀产生的原因是“画图省识” ,因统治者的原因,使一个孤单女子只身朔漠,怨恨千载。于作者而言,抒发了自己空有才华,不被人赏识,无处施展才能的悲愤情怀。阅读登高 ,完成 910 题。登 高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从颈联“万里”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解析: 既要联系作者经历,又要从字眼中挖掘深层内涵。答案: 万里离家遥远,作客漂泊异乡,百年年老,多病疾病缠身,独孤独无依,从中可以知道诗人流落异乡、年老多病、孤苦无依,值此国家多灾多难之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忧国忧民、凄苦悲伤。10尾联中“艰难”一词指的是个人还是国家?“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_解析: 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此其诗歌中的词语既是指个人遭遇,又是指国家命运。而且,分

7、析“苦恨”的内涵和概括作者的思想境界时都要以此为出发点。答案: 既指国家,也指个人。客观上, “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 “苦”是副词“极” , “恨”是动词“遗憾” ,诗人很遗憾不能多为国家出力。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二)课外阅读(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月 圆 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1这首诗前六句描

8、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转移,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以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

9、;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1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点明故乡的松树、桂花为虚写,而眼前的清辉为实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的同时,抓住关键词“故园” ,点明其表达效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

10、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江 汉 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_解析: 第一步找出意象:因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描绘客观画面,联系主观情感:“片云” “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孤独, “我”也孤独。第三步概括意境特点:“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第四步分析点明情感(或分析点明情景交融意境):“片云” “孤月”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 “秋风”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的意境。答案: “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开阔,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1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