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981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575 版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连载:第 六章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写小组 陋县小民整理2018-04-24来源:乌有之乡 0 收藏(0)评论(0)字体: 大 / 中 / 小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计划工作首先要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揭矛盾,找差距,促转化。一个企业要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企业的领导应该讲形势,鼓干劲,向群众交任务,交情况,交措施,交困难,发动群众讨论。 75 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载: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第一节 有计划发

2、展规律调节着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是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中发展的。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则被有计划地发展所代替。这种变化,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千千万万的个体生产,建立起了社会化的大生产,成千上万的工人集合在一个工厂里,按照严密的分工进行生产。在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则由社会分工形成密切的依赖关系。例如,纺织厂需要机器制造厂供应它各种纺织机械,机器制造厂需要钢铁厂供应它各种钢材,钢铁厂需要铁矿

3、、煤矿供应它冶炼钢铁所需要的铁矿石和煤炭,铁矿和煤矿又需要从机器制造厂获得各种采掘机械等等。而所有各种工矿企业,都需要电厂供应电力,需要铁路、公路、海河航运企业为它们运送原料和成品。在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离开其他有关部门而单独进行生产。社会化的生产客观上要求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 “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如果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同的分配比例不恰当,各部门的产品不能按照需要相互衔接,社会生产就不能有秩序地顺利进行。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的客观比例,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办不到的

4、。资本主义的生产,就一个工厂或一个垄断资本的范围内来看,是有组织的。在这个范围内,成千成万的工人都受同一个资本的支配,被分配在相互衔接的各个车间、各道工序中,进行有组织的生产。就整个社会来看,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整个国民经济分裂成无数个独立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分别属于不同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每个资本家都按照他认为最有利的方式经营生产。整个社会生产不是有组织的,而是无政府状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各生产部门之间所需要的比例关系,是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中由价值规律调节的。为

5、着追逐最大的利润,资本家之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资本家就象逐臭的苍蝇那样,随着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乱哄哄地时而把资本投入这个部门,扩大这种商品生产;时而把资本投入那个部门,扩大那种商品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平衡问题,往往需要通过经济危机,通过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才能获得暂时的、强制的解决。为了粉饰资本主义,欺骗劳动人民,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考茨基之流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御用经济学家,炮制出“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和“有计划的资本主义”的谬论,硬说由于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要资产阶级国家采取一定的财政金融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就可以使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从而消灭竞争

6、和生产无政府状态,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这种谬论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判。列宁指出, “所谓用卡特尔消除危机,这是拼命替资本主义粉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慌话。相反,在几个工业部门中形成的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列宁作了上述论断以来,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中,资本主义经历了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九七三年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又爆发了一场自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猛烈下降,整个国民经济一片混乱。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面前,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的谎话遭到了彻底的破产。社会主义制度使生产的社会化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7、,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平衡的必要性,也就更加突出了。为了保证满足国家和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就必须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就必然要求对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听任社会主义企业也象资本主义企业那样各自为政地盲目经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便无法顺利开展,社会主义经济也就丧失了它的固有特征。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在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地分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

8、制度下是完全可能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各生产部门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对立,使生产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统一组织全社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用计划来指导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地发展。恩格斯早就预见到:“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这样,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开始发生作用了。这个规律要求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发展,都要遵守国民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各种比例关系,服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的统一领导。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来代替竟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9、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标志着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历史的开端。在竟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不是人统治物,而是物统治人,劳动者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资本家也无法摆脱在人们背后起作用的那些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支配。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自觉地利用客观经济规律来创造自己的历史。这种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表现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地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根据客观规律制订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计划,并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实现人们预期的结果。毛主席高度评价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计划改造世界的自觉活动,指出:“人类的发展

10、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毛主席的这个科学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仅仅经过三个五年计划,中国的面貌就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就已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几种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要求通过制定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需要,自觉地调整计划。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不断地克服不平衡和不按比例的情况,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按比例地协

11、调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知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究竟客观上有哪些比例关系?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只有首先明白这些客观的比例关系,计划工作才有正确的出发点。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的一环。在生产领域中,农业和工业又是两个重要的部门。因此,农业和工业、农业内部、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中三种十分重要的比例关系,这三种比例关系搞好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就比较好办了。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比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互为条件的。工业部门的职工需要农业提供粮食和各种副食

12、品,轻工业需要农业提供原料,而不论轻工业或重工业都要以农业部门作为它们产品的重要市场。反过来,农村人口需要工业提供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需要工业提供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电力等等生产资料,而农业部门的产品除了自给性的那一部分以外,都需要以工业和城市人口为市场。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这种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于工农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又是工人和农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所以,保持工农业之同的正确比例,使它们相互促进,就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章还要专门论述。农业内部的比例,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之间的比例,以及种植业

13、内部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各个分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粮食生产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广积粮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生产搞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粮食生产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处理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的时候,必须坚持以粮为纲。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粮食这个纲。粮食生产在整个农业中占着决定的地位,要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关系,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抓好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是不能孤立地发展的。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林业、畜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业生

14、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是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的必要条件,但林业和畜牧业又反过来影响农业。树木和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侯,保护和发展牧场,开辟饲料、肥料、燃料来源,是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障。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林业(主要是农业)提供有机肥料,反过来促进农、林业的发展。毛主席早就指出:“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 ”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闸明了农、林、牧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农、林、牧三结合是正确处理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农村副业和发展渔业,使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和为出口服务,是向生产的广度进军的重要方面。这对

15、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积累,促进城乡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至于农业内部除了粮食以外其他各个分业部门,如棉花、油料作物、麻、丝、茶叶、糖料作物、蔬菜、烟叶、水果、药材以及其他杂项作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同粮食生产有着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农业中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是正确处理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指针。农业内部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客观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粮食生产的发展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条件, 多种经营的发展又能在肥料、资金等方面促进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考虑到

16、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对于农、林、牧、副、渔和粮、棉、油、麻、丝、茶等等的生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使它们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比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但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也有一个纲,这个“纲”就是“钢” 。因为有钢就有机器,有机器就可以发展各种各样的工业。工业以钢为纲,反映了工业内部比例关系的主导方面。工业各部门的发展,都要以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要搞好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除了必须贯彻“以钢为纲”的方针以外,还必须注意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例关系:第一,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轻、重工业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防止忽视轻工业的偏向。毛主席制定的轻、重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科学地反映了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闻的辩证关系,是保持轻、重工业按比例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针。第二,原科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之间,化工原料工业和化工制品工业之间等等,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原料工业没有加工工业同它配合,产品就没有去路。加工工业没有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