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462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oigmeoigme第第 7 7 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 主题 1:建国初确立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图示)识记技巧: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 “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 “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 年, 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 1976 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 年颁布的中

2、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一”指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主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建立1949 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

3、61976 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史料: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 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1949 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史料表明政协的职能发生了巨变:由代行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 为政治协商机构,当前职能主要表现为参

4、政议政,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权力。 主题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因素。 (1)历史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相互同化,相互影响。在近代反帝 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 (2)现实因素: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政策。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的规定。 史料:民族大团结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针对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现实,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中央统一领导 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5、度,从而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二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主题 1:共同纲领与 1954 年宪法 (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2)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3)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共同纲领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 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史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3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6、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 族一律平等是 1954 年宪法的主要特点。 主题 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史料一: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 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 根源于“左”倾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使民主和法制均遭到严重破坏,健全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是“文革”留下的深刻启

7、示。 史料二:2012 年秋菊家的大喜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她经历了艰辛的告状过程,最 终官司打赢、儿子出生。到 2012 年,秋菊一家可谓喜事连连。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设哪些方面的成就,此外你还了解哪些在新时期党在民 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努力? 提示: (1)秋菊民告官还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 发展。 (2)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立法,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 力度。三 “一国两制”理论及实践 主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1)含义:

8、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是为实现主权完整和统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2)意义: 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史料: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4“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举,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问题, 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回归后的香港人民生活稳定,经济繁荣,说明了政策的实践 性、稳定性,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 2

9、:台湾问题 (1)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和平统一。 1992 年,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 2005 年 3 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国家分裂法 。 2008 年 12 月 15 日,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 (2)关于台湾问题的 3 个易错点 “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 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岛内外的反华敌对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 国分割出去,并不是针

10、对广大台湾人民。 史料一: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 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 史料表明邓小平在台湾问题方面的立场是:国共合作,和平谈判统一,一个中国,内 政问题,反对外来干涉。 史料二: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 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反分裂国家法 反国家分裂法成为维护两岸和平统一,打击分裂势力的利器,符合中华民族、两 岸

11、人民的根本利益。例 1:(2011上海高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5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中美建交 粉碎“四人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审题突破:材料中提到的四个事件分别发生于 1979 年、1976 年、2001 年、1997 年,故选 C。例 2:(2012 年广东文综历史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 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 满实现”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2、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 制度基本建立” 【答案】B例 3:(2011浙江高考)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 “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 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 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 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 表性 【答案】D 审题突破 例 4:(2011上海高考)1949 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

13、 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制定共同纲领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 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 (填写编号)历史进程新中国诞生中国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国两制”实施6标志性史实 答案:; 审题突破:能否将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思考是关键。回忆所学,将史论与 史据一一对应即可。例 5:“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 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 保证是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14、“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答案】D例 6:(2012 年江苏历史 10)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 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 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 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 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B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宁夏自治区 50 周年 12011 年是宁夏回

15、族自治区建区 50 周年。50 年来,宁夏经济增长连续 8 年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地方财政收入 6 年增长两倍,工业增加值与实现利润 5 年分别增长 1.2 倍和 6.6 倍。 宁夏 50 年和谐稳定发展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宁夏回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C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 治协商制度 题点:召开人大、政协制度 22012 年 1 月,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人民 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可使这一 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王秀贤是农村走 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A B C D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主干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012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5 周年。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7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