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449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元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9451945至今)至今)【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 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全面“冷战” ,出现两大 军事阵营对峙,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欧的联合、日 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具体表 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2、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阶段,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到 20 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 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第三阶段,从 20世纪 90 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资本主义 发展进入黄金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陷入“滞胀” ,美、英等国实行国家干 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赫鲁晓夫、勃列 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91 年苏联解体。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

3、 等的发展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文学艺术、影视艺术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知识整合】 一、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1 1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 (1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 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 动战争。 (2 2)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 1945 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实质:美苏 两分天下) 。 1946 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

4、冷战”的表现(“冷战”重点在欧洲)学思归纳学思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有哪些?2A A、政治上:、政治上:a、杜鲁门主义(1947 年)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b、1948 年,柏林危 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c、1947 年,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经济上:a、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 , “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 b、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C C、军事上:、军事上:a 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

5、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 年,美、英等 12 国 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b 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 1955 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 ,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 式形成。 “冷战”中的局部“热战” (重点在亚洲)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 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3 3、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阵营,双

6、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2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1)欧洲走向联合)欧洲走向联合 原因: A、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B、在两极格局下,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 C、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E、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价值观; F、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经过: A、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C

7、、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 人员和资本的真正自由流通。 D、1991 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欧共体更 名为欧盟。 (1992 年正式签署) E、1993 年 11 月 1 日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F、2002 年,欧元正式启用。 (1999 年问世) 作用: A、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在经济上成为美国 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对世界:增强了西欧抗衡美苏的实力,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被迫调整对 欧政策,冲击两极

8、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2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量援助;朝鲜战争提供 的机遇;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等。 表现: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 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新兴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的争霸 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他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 兴起: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9、脑会议的召开,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 成。 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冲击了两极世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 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4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振兴学思归纳学思归纳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经过了几次大的演变?每次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如何?43 3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1)两极格局瓦解: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可与美抗衡。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等。 但多极化仍

10、只是一个趋势,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三、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1 1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5319641964 年)年) (1)内容: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农民和农场发 展家庭副业;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制;给企业部分权利;承认物质利益。 (2)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突破。 2 2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6419821982 年)年) (1)内容: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 (

11、2)结果: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70 年代后期经E济发展变缓。 3 3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A、首先开始经济改革,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国家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行政 命令,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发展。 B、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2)结果: 积极:突破了旧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局限: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政治改革偏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 1991 年苏联解体。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 1世界经济区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集团化 (1 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 1993 年成立,欧共体从经济

12、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 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 问世。 影响: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世界多极化。学思归纳学思归纳二战后初期二战后初期美国谋取世界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举措?霸权的举措?历史学家不能容许历史学这门学科堕落到这种地步,以致于捏造的历史成为宣传政治神话的工具。塔帕尔(印度)(2 2)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年由美、加、墨组成;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3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 年成立,最大区域组织,中国 1991 年加入,2001 年 上海会议。 2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1)世

13、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15、16 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18 世纪后期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 厂” 。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4)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正式形成,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 (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但两极格局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阻碍了全球化进

14、程。(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 界贸易组织建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2 2)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A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B基本技术手段: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 C有利的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D理论及体制条件: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E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5、 (4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影响,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 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 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 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 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 头脑,制定合理对

16、策,在积极主动参 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A、它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 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 失衡。学思归纳学思归纳经济全球化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促成其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7B、发展中国家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C、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3 3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关贸总协议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2)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议 (3)建立: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开始运作。8(4)意义: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 (5)中国:2001 年底加入,对中国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学思归纳学思归纳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