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9411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为高效、有序地处理公司高处坠落伤亡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高处坠落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检修部决定开展 2016 年度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一、演练的应急预案名称一、演练的应急预案名称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二、演练目的二、演练目的1.验证公司消防队伍在实施高处坠落事件中救护处置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检验各应急救援小组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协同配合、以及现场救护技能。3.提高员工工作中防止事故、降低事故的损失能力,提高设备检修作业和操作安全的认识。4.对本次演练进行评价,对演练中发

2、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化整改意见。(1).参演小组实施本预案的指挥和协调能力;(2).参演人员应对发生高处坠落事件时,具备正确救护流程、报警方法以及事故报告流程;(3).安全及后勤保障组接到指令后,执行应急处置事件的能力,做好现场保护和疏散。(4). 参与应急救援的员工接到指令后的响应速度、应急状态。(5).对本次演练进行评价,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和2持续整改意见。三、导致高处坠落伤亡的主要特征如下:三、导致高处坠落伤亡的主要特征如下: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2.建筑物外墙维修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3.登高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

3、;4.电力设备安装高空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5.锅炉炉内搭架或检修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6.搭架或高处检修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7.码头或卸船机检修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引发人身伤亡。四、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措施四、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措施高处坠落是指人员从监边、 洞口、 包括屋面边、 楼板边、 阳台边、预留洞口、 电梯井口、 楼梯口等处坠落; 从脚手架上坠落; 龙门架 (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在安装、拆除过程中坠落;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

4、血压、心脏病、贫血等。(2)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坐在防护栏上聊天、休息。(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下雨、霜冻打滑摔倒坠落。(4)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好,不符合标准,或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3(5)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6)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7)井架吊篮载人上下。(8)升降机超载运行。2、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措施(1)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体检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对患有精神病、高血压、视力和听力严重障碍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高处作业。(2)凡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应在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登高作业(如

5、架子工、塔吊司机等)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方准上岗作业。(3)高处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中发现安全设施有缺陷和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4)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劳保鞋,并要认真做到“六不准”:一不准违章作业;二不准工作前和工作时间内喝酒;三不准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四不准随意往下面扔东西;五不准违反规定要求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六不准随意拆卸、损坏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设施。(5)高处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应放入工具装,精心保管。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必须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以防坠落伤人。

6、拆卸下的物料、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及时运走,不得任意向下乱掷。4(6)吊装施工危险区域,应设围栏和警告标志,禁止行人通过和在起吊物件下逗留。(7)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立体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隔离措施,无措施严禁同时进行施工。(8)悬空高处作业所用的索具、吊笼、吊篮等设备设施均需经过检验后方可使用。夜间高处作业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9)实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前班工作人员要向后班工作人员交待清楚有关事项,防止盲目作业发生事故。(10)杜绝违章指挥。(11)盛夏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冻、防寒、防滑工作。五、模拟演练事件项目、事件背景、事件地点、伤害状态1.模拟事件项目:五、模拟演练事

7、件项目、事件背景、事件地点、伤害状态1.模拟事件项目:#2 炉脚手架搭设高处坠落2.模拟事件背景:2.模拟事件背景:#2 机组调停检修期间,某项目部在搭设脚手架时,一名员工在登高过程中,由于未使用防坠器,且在登高过程未把安全带扣到架子管上,在登高至 22 米层处,不慎从脚手架上摔至9 米层布风板床料上3.模拟事件地点:3.模拟事件地点:#2 炉炉内4、模拟伤害状态:4、模拟伤害状态:一名员工(心肺复苏培训专用模拟人)左小腿骨折六、演练方式及演练时间六、演练方式及演练时间1. 演练方式:实操演练2. 演练时间:2016 年 5 月 23 日上午 10:20 时5七、演练组织七、演练组织1. 演练

8、指挥:邱文杰2.参演人数要求: 公司消防队全体队员,安监部 2 人、检修部6 人(各专业均安排 1 人)、蓝巢项目部、拓奇项目部、俊佑项目部各安排 5 人参加演练(包括安全主管)。3.演练评价:朱晴阳八、相关准备工作:1.器材准备八、相关准备工作:1.器材准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负责人1心肺复苏培训专用模拟人个1简煜林、朱晴阳2警戒带卷2张明春、汤锦远3担架付1消防队4药箱个3消防队5绷带卷2消防队6长短夹板块各 3消防队2.人员准备2.人员准备(1)5 月 23 日上午 10:00 时,演练指挥邱文杰在行政二楼安监部室待命;(2)5 月 23 日上午 10:00 时时,消防队参演人员在厂前区待命

9、(3)5 月 23 日上午 10:00 时时,检修部、蓝巢、拓奇、俊佑项目部参演人员在检修楼及二期化水楼待命九、演练步骤及说明要求九、演练步骤及说明要求61、演练步骤(1)5 月 23 日上午 9:30 时,检修部健环主管、安监部风险主管以及拓奇项目部安全主管,到一期 2 号炉炉内用 1 个心肺复苏培训专用模拟人,给出模拟伤害状态后,10:00 时由拓奇安健环主管模仿现场检修作业人员向公司消防队进行报告(电话2613911),同时汇报此次演练项目指挥邱文杰同志。(2)消防队接到事件报告后,持担架,夹板、绷带、药箱等救护物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骨折固定、止血救护包扎和伤员搬运演练。(3)演练指挥接到

10、电话报告后,立即通知检修部经理刘晓林及各项目部负责人(蓝巢赵亚轩:18760187100;拓奇姚春立:15080281746;俊佑宋伟:18075137556),派员工到达模拟事故现场进行学习观摩。(4)指挥组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5)检修部及各项目部员工到达模拟事故现场后,可协助消防队开展应急救援或在旁观摩学习。(6)所有参演人员在演练结束后,由指挥邱文杰同志确认后宣布演练结束,并由检修部安健环主管根据演练程序,处置方法作出评价报告。2.演练说明(1)此次演练重点主要以物体打击后,现场创伤救护处置以7及伤员搬运、转移。如遇真实情况时

11、,发现者第一时间需向值长报告,且第一批次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在第一时间判定伤情情况,如伤情严重时,须立即指定人员联系保卫组打开所有门岗,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联系送医院,拨打 120 急救电话通话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地址、伤者具体状况。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不可在对方尚未挂断电话之前,即中止谈话。打完电话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 120 车的到来,以便引导 120 车迅速事故现场。(2)由于我司未配备医务室和专职医务人员,因此当发现有人身伤害事件时, 各部门均有义务参与到现场救援处置工作中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员工平时必须熟练掌握日

12、常各种急救常识和方法,此次培训课件中包含了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烧伤、触电、中署、溺水、毒蛇咬伤等救护内容,(已于 3 月 9 日在 OA 公告栏中发布)各部门需认真组织员工学习。3.演练要求(1)要求参演人员把模拟演练当作真实的“险情”来处理,做到严肃认真、救护处置方式应严格按照专项培训课件及授课老师要求进行。(2)要求各应急抢险队在演练时,按照真实“险情”,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各救援组处置过程应符合应急预案模拟事件情景和进展节点进行,避免出现抢节点,造成演练顺序发生错误现象。8十、演练总结及整改演练结束后二周内,由检修部安健环主管,根据演练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编写演练评估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措施和完成时间。注:注:由于高处坠落事件,不仅限于检修作业过程,也有可能发生在日常巡检、以及电梯使用不当等不安全行为,故该方案仅适合于本次演习使用,具体指挥组和应急处置流程,应与公司所发布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处置方案为准。检修部2016 年 5 月 1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