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401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年高中语文《夜归鹿门山歌》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山歌唐才子传唐才子传孟浩然孟浩然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咢,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 ”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 ”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后张九龄署为従事。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古称祢衡不遇,赵

2、壹无禄。观浩然磬拆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咸通中,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 ,今存焉。孟浩然其人孟浩然其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

3、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 )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

4、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 ,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佇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夜归鹿门歌等篇,自

5、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解闷 ),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遣兴 )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 ;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脁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 (郢州孟亭记 )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

6、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 (沧浪诗话诗辨 ) 。清代王士禛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 ,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 (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唐音癸签引吟谱语)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

7、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 (养一斋诗话 )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陈师道后山诗话引) ,是颇为中肯的。天宝四载(745)宣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 218 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 ,收诗263 首,较王本多 45 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

8、旧唐书本传。(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版)唐才子评传唐才子评传人淡如菊孟浩然人淡如菊孟浩然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真正诗句恬淡清真,通着一股禾苗泥土的气息,称得上纯天然而无任何添加剂的诗篇,唯孟浩然的诗才是当之无愧的。孟浩然的诗句一向以清淡著称,绝不同于后人摹拟的那些伪田园诗,颇多穿凿的痕迹。就算是后人摹写的比较好的也不免逊色,比如像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的“杏帘在望”一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此诗是首好诗,句子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等也是极富文采,但这等刻意而为的纤巧诗句

9、放在田园类的诗中,总觉得没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之类更显得质朴无华,浑然天成。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孟浩然的诗味清淡,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城外,与汉代著名的老牌隐士庞德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伏龙” 、 “凤雏”都敬其为师)所隐居的鹿门山相隔不远。也许是受到当地由庞德公流传下来的隐居风气的影响,孟浩

10、然也比较欣赏和乐于隐士的生活。孟诗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又比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当然比较能代表孟浩然隐逸生活的还是这首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黄昏、沙岸,孤舟、月照、烟树、松径、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静谧,凡世俗尘,一洗而净。李白有诗赞孟浩然:“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可是,孟浩然却也没有做到一生就这样当个清高自许的隐士,而是在四十岁时,突然起了想当官的

11、心思,所以就到长安游历应试。我们现在可能无法得知是什么原因,让孟浩然动了这个心思。但我觉得也不必嘲笑孟浩然:“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说来功名之心,人所共有,其实“功名”二字对一个人的压力之大,非亲身体会不能感觉。世态炎凉如风刀霜剑,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隐逸一生谈何容易?孟浩然自己也说过“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隐逸也是要有本钱的呀。可是孟浩然虽然才气四溢,但人际关系世事人情方面却稚嫩得很。孟浩然的求功名之路也成了一条辛酸之路。孟浩然到长安参加应试居然落第,其实也说来也很正常。孟浩然清新质朴的诗句,可能对于那些看惯了四平八稳的应制诗的老爷们,孟

12、浩然的诗并不是太合他们的口味。孟浩然落第后,满腹心酸,写道: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是的,归隐是快乐的,但生活是现实的,北山的白云虽然可以使隐者怡悦,可毕竟不能当饭来吃。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北土长安其实不是孟浩然得其所哉的乐土,但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虽然孟浩然向往隐者的东林精舍,但他还是不得不呆在他不喜欢的北土长安,我们现在不也有好多人和他一样,为了生活的现实呆在自己不喜欢的地方?“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黄金燃桂尽” ,言花费多(有米珠薪桂一词,孟此句写烧柴如

13、桂,都是说长安的消费水平太高)而无法维持。看来当年长安和孟浩然隐居的乡下比也是高消费,物价贵的厉害。此句想必四处求职无门的朋友们会深有所感,屡屡受挫后心中的满腔豪情与日俱减,渐渐冰冷。何其痛哉!所以“壮志逐年衰”此句可谓是一声叹息,感慨无限。想孟浩然久居长安,求人无门,金银耗尽,不禁壮志渐衰,雄心尽丧。其实我们又有多少人怀着理想奋斗,却在现实的磐石前将勇气消磨而尽?其实据说孟浩然有过一次见到皇上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受王维邀请进入府署,忽然听说皇上驾到,孟浩然就吓得躲到床底下去了。要说这孟浩然也是没有见过什么wyKl大世面,你说你和王维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谈谈诗文,又不

14、是被捉奸在床的奸夫淫妇,你往床底下钻个什么劲儿?你就大大方方的让王维引见一下不就得了。这唐朝的皇帝也好有趣儿,好像后世的皇上都一本正经,很少有到大臣家里去串门的。来的这个皇上正是当朝天子李隆基。王维向皇上汇报了真情,皇上似乎还挺高兴,要见见这个江湖诗人。孟浩然就顶着一脑袋瓜子土爬出来拜见了皇上(你说这样子多狼狈,这可能也为后来的面试失败埋下了祸根) 。皇上向他索诗,孟浩然又头脑发昏,给皇上念了这么一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李隆基听了果然大为不悦,说道:“先生你根本就没来求仕,我也从来没有抛弃过先生,先生你干吗要诬蔑我

15、呢?”说来也是,孟浩然既然想求官,还说什么“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你既然要归你的“敝庐”还罗嗦什么呀,尤其是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字面上说是自已不才,其实不亚于说皇上不才,对照下句,多病故人疏,自己病了故人就疏远自己了,这“故人”是什么道德品质呀?而上联的明主听起来也就满是讽刺意味了。孟浩然真是手足无措,慌中出错,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孟浩然的面试彻底失败。孟浩然看来对世事人情懂得实在太有限了,只凭自己的真性情行事,不知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你看人家薛宝钗,元春娘娘命题时写的那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

16、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谦恭礼敬颂诸词俱全,和宝钗后来自己闲时写来给众儿女们看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咏蟹诗这样的尖锐句子天差地别。如果孟浩然兄也来上一首“华日祥云”这样的,说不定唐明皇李隆基龙颜大悦,当场就赏个官给孟浩然当当。孟浩然经此一事,心下好生沮丧,自己感叹道:“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酒,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明白了,吴越的山水才真是他的家,他的乐土。虽然孟浩然口上说“且乐杯中酒,谁论世上名” ,但心中还是充满郁闷的。他和王维告别时留下这样一首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其实还是渴望仕宦生涯的,但现实中,能帮助他的人太少了,所谓“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所以孟浩然带着失望回去了, (这个想必找工作犯难的朋友也有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