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336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的修建1 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 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 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 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

2、,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 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 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 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 丈乃止。”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 有的奇迹。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其本身又经 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

3、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 246 年左右前 231 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 221 年前 209 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 209 年前 208 年冬。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 及两年。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 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718 页2材料四关于秦始皇陵如何修建的问题

4、,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据后来主持过兵马俑坑发掘的 著名考古学家王学理考证,秦始皇陵墓的修筑初期,曾采取过一项重大的行政措施,这便是秦王政 于十六年(公元前 231 年)设置的“骊邑”。“邑”作为城市讲,则有“大者曰都,小者曰邑”的区别。作为行政性地域论,则是都、鄙之 外的地方。当时秦骊邑统辖的范围主要是占有今临潼县境内的渭河以南地区。隔河,北与高陵、栎 阳相接,南以骊山为界,与蓝田为邻。东西因有零河、临河,分别同郑县、芷阳接壤。由此可以推 断,因陵而设的骊邑,其城址当离始皇陵不是太远。秦王政十六年时,秦国正处在向东方诸国发动最后攻势的前夜。就在这一年,秦国开始了两件 大事并行的宏伟计划。一是“初

5、令男子书年”,二是设置“骊邑”。前者是通过登记年龄,旨在扩 大兵源和徭役。后者则是为了解除修陵的后顾之忧。两件事虽不能同义而喻,但用意却是一致的。 由于这两件大事的具体实施,秦国才得以把注意力完全投注于战争,并以疾风扫落叶之势,于十七 年(公元前 230 年)灭韩;十八、十九年(公元前 229 年前 228 年)攻赵,并俘虏了赵王迁;二 十、二十一年(公元前 227 年前 226 年)代燕;二十二年(公元前 225 年)王贲率军灭韩;二十 三年(公元前 224 年)大将王翦出兵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灭齐,从此统一了全国。秦国发动的吞灭六国的战争

6、虽长达 10 年之久,但“骊山”的陵 墓工程却秩序正常,并没有因战争而受到影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设骊邑”的重要作用和秦 始皇的深谋远虑。由于秦国在战争中的节节胜利,这就为骊山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力、技术资源。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后,把全国范围内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动员起来,除北筑长城、南戍五岭 的国防工程以外,还在首都周围展开了规模庞大的两项土木建筑工程继续和扩大修建骊山陵墓 和建造阿房宫。于是有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的修筑工程,在高峰期的人数达到了 70 余万。据研究,这些人中,既 有自由民,又有罪犯和替债者,同时还有一

7、小部分的奴隶。而在自由民中,又以农民为最多,同时 还有市民、商人和掌握各种技艺的手工业者。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七月,号称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病死在出巡的归途中。据史 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二世(胡亥)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 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死后,继位的儿子胡亥曾下令,原属 始皇帝的妃嫔,凡没有生育儿女的全部被迫殉葬。为了怕参与修筑陵墓地宫的工匠泄露内中秘密, 当始皇帝的棺椁进入地宫后,工匠们也被活活封闭于地宫中,做了这位始皇帝的殉葬品。

8、而作为陵 墓附属建筑的兵马俑坑工程,在秦始皇入葬地宫后仍继续挖筑,直到周章率领百万农民军攻入关中 并对秦朝构成巨大威胁时,兵马俑坑的修筑才被迫中辍,草草收场。岳南西部埋伏,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447 页【解读解读】从以上四条材料,大体上可以了解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主持兵马俑坑发掘的考古学 家王学理,将秦始皇陵的修建细分为四个时期,教科书为了简化头绪,则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 一阶段从秦王嬴政即位到统一六国,即公元前 246 年至前 221 年,修陵人主要是关中地区的秦人; 第二阶段从统一六国、称始皇帝到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 221 年至前 208 年,这是大规模的修建时3期,

9、修陵人大多来自东方六国。秦始皇于始皇三十七年下葬之后,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还调集 20 万人花费 8 个月的时间为陵墓突击“复土”,造起高大的封土堆,然后继续进行各项从葬设施 和附属工程,直至秦二世二年(前 208 年)陈胜、吴广起义军攻入关中,秦二世下令赦“郦山徒”, 扫尾工程才被迫停工。省略未讲。如果把这些扫尾工程都计算在内,它们都可归入第二个阶段,则 第二阶段应下延至前 208 年。注释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东南。天下徒:秦汉时代 统称被征发的服徭役者为徒。这里的天下徒,泛指修治骊山陵墓的徭役劳动者。其中既有服徭役的 自由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也有

10、刑徒、以劳役抵偿赀赎债务的替债者、奴隶。三泉: 三重泉,即地下深处。下铜而致椁:下,投放的意思。下铜而致椁,放置铜棺椁之意。宫观百 官:在地宫内建造宫阙、楼观和百官衙署,以象征地上的朝廷和百官衙署。臧:奴隶。机弩矢: 装上矢的暗弩,用以防止盗墓者进入地宫。人鱼膏:人鱼,俗称美人鱼,学名儒艮(Dugong dugon),其脂肪可提炼滑润油。太平御览870 引三秦记作“鲸鱼膏”。重:此处作量 词使用,犹言多也。中羡、外羡门:墓中神道的两道大门。已臧:已,停止。臧,通“藏”。已臧, 即已经下葬完毕之意。凿以章程:章程,即施工蓝图。凿以章程,即按照施工蓝图进行开凿、施工。“事死如生事死如生”的陵园的陵

11、园2 2秦始皇陵的突出价值秦始皇陵的突出价值毫无疑问,如果不是 1974 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 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 210 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 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 于真人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 极高的历史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解读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指出,秦始皇陵是仿照他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 造的。在陵墓周围发现的上千件兵马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

12、而且 为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3 3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我国从原始社会起就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 死是生活方式的转化,由阳世转到阴世间生活。因此人生前所需和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要有。所 谓“事死如事生,礼也”(左传哀公十五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礼记中庸)。违者就是非礼、不孝。这是安排人死后冥间世界的一条重要丧葬原则。4第二,国君的陵园若都邑。在阶级社会里陵墓的大小、高低及其布局,是权力、地位的标志。 吕氏春秋安死云:“

13、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 也若都邑。”这就是说国君陵园的设计是模仿都城的建制。第三,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这种思想反 映在陵园建设的规模和内涵上,就是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效果。以上三条是秦始皇陵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原则。前两条是秦王朝以前已有的传统观念,后 一条为时代的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确立的反映。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和一切设施,都是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安排的。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 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 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陵

14、墓的地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 满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整个陵园是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思想的体现。陵墓的北侧设有寝殿、便殿等大型宫殿建筑,殿内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以像平生的正寝及休 息闲宴之处的便殿、便室。秦始皇生前出行时有车马仪仗,死后则以铜车马来陪葬。秦始皇生前有 上林苑等大型苑囿供其欣赏游猎,死后则以大批珍禽异兽坑来陪葬。秦宫廷内有角抵、徘优等百戏 娱乐活动,陵园内设置百戏俑坑,有扛鼎、缘、旋盘等各种各样的杂技俑群。秦京城内外设有许 多厩苑,养着大批良马供其御用,陵园内外则有大型马厩坑及众多的小型马厩坑来陪葬。秦都咸阳 有各种各样

15、的仓储,屯积着丰厚的物资,陵园内则有各式各样的藏坑。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 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 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袁仲一秦兵马俑坑,文物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8210 页【解读解读】要了解秦始皇陵布局的涵义,必须先了解其设计思想。这段论述,概括了秦始皇陵的 三条设计思想,即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国君的陵园若都邑及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然后根据这些思 想具体分析了陵园的布局,令人读后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注释注释】缘橦:杂技名。橦,竿。缘橦,即缘

16、竿,也就是爬竿。4 4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材料一对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汉书、吕氏春秋、水经注等古代典籍,都 不乏记载。汉书刘向传上说:“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这说明秦始皇 陵的封土(即坟丘)高达一百多米,其状如山。吕氏春秋上说:“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 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这段文字进一步说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除高大的封土之 外,还建有一座又一座的宫殿,一重又一重的城门,完全像一座构筑严谨的城市。5从史书的记载或陵墓遗迹的实地考察得知,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达五十六点二平方公里。整个 陵区以墓冢为中心。在墓的北面建有献殿等祭祀性建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寝庙。墓冢和献殿等, 由两重城墙包围着。城为长方形。内城城墙东西宽五百八十米,南北长一千三百五十米,周长三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