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9329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_图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电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管理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 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0 年年 月月 日日目目录录引言(绪论)4 1、机电设备的发展概况5 1.1 我国设备的发展概况5 1.1.1 事后维修阶段.5 1.1.2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5 1.1.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6 1.1.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6 2、机电设备的定义以及分类8 2.1 机电设备的定义.8 2.2 机电设备的分类.8 2.2.1 产业类机电设备8 2.2.2 信息类机电设备9 2.2.3 民生类机电设

2、备9 3、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10 3.1 机电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1 3.2 机电设备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2 3.3 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13 3.3.1 设备的综合管理.13 3.3.2 设备故障的处理.16 3.3.2.1 故障抢修16 3.3.2.2 故障分析及对策研讨16 3.3.2.3 设备故障的报告17 3.3.2.4 设备故障实际的统计分析19 3.3.3 设备故障的防范.19 4、机电设备的维修21 4.1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定义.21 4.2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作用.21 4.3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21 4.4 几种常见的修复技术及应用22 4.41 焊接修复技术

3、及应用22 4.42 热喷涂修复技术及其应用22 4.4.3 电镀修复技术.23 5、机电设备的维护25 5.1 正确维护设备的意义.25 5.2 设备的维护保养.25 5.3 设备的区域维护.26 5.4 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27 6、设备备品配件管理28 6.1 管理目标及主要任务28 6.1.1 管理目标.28 6.1.2 主要任务.28 6.2 备品配件管理的工作内容296.2.1 备品配件的技术管理.29 6.2.2 备品配件的计划管理.29 6.2.3 备品配件的库房管理.29 6.2.4 备品配件的经济管理.30 6.3 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30 6.3.1 备品配件入库要求.

4、30 6.3.2 备品配件保管要求.30 6.3.3 备品配件发放要求.31 6.3.4 备品配件处理要求.31 7、毕业设计的收获和建议32 8、参考资料33引言(绪论)引言(绪论)机电设备是现代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水平及备品配件的管理不仅是衡量企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零件会逐渐产生磨损、变形、断裂、损坏等失效形式,故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率就要下降,这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事故甚至报废,因而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维护、保养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机电设备决定着企业生产的成败。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正确使用设备

5、,对设备进行精心维修、维护、保养和管理,使机电设备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已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及备品配件的管理状况如何,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1、机电设备的发展概况、机电设备的发展概况1.1 我国设备我国设备的发展概况的发展概况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交通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已达 1 万多亿元,建成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现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1 事后维修阶段

6、事后维修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30 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1.1.2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设

7、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生产的全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设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1.1.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设备系统管理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

8、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对维修费用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1.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综合管理阶段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应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以工业

9、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

10、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全员生产维修制” ,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它以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要求在生产维修过程中,自始至终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按时交货,安全生产无公害,操作人员精神饱满。 “全系统” ,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建立以操作工点

11、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析。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机电设备的定义以及分类、机电设备的定义以及分类2.1 机电设备的定义机电设备的定义设备通常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机电设备则是应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设备,而通常所说的机械设备又是机电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2 机电设备的分类机电设备的分类机电设备分类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对机电设备有细致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行业设备资产管理、机

12、电产品目录资料手册的编目等。另外,机电设备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即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和民生类机电设备。2.2.1 产业类机电设备产业类机电设备产业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生产企业的设备,例如机械制造行业使用的各类机械加工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还有其他行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如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都属于产业类机电设备。如图 1-1 所示。图 1-12.2.2 信息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处理的电子机械产品。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通讯设备等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都属于信息类机电设备。如图 2-1 所示。图 2-12.2.3 民生类机电

13、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人民生活领域的电子机械产品。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家用加工机械、汽车电子化产品、健身运动机械等都属于民生类机电设备。如图 3-1 所示。图 3-13、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1.设备设备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2. 设备管理的分类设备管理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设备的使用期管又包括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3.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装备,采用有效的

14、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目的:(1)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促进设备利用率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2)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3)加强设备管理还可以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她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强实现工业现代化。4.设备管理的意义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以下几点:(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企业内部管理,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

15、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为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直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

16、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气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4)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3.1 机电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机电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编制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