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9327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2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密启用前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使用地区:重庆、广西、陕西,四川)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8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

2、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 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 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 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 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 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

3、的例子是山海经 。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 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 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 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 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 神不无可取, 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 山 海经 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 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 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 地理类,也就是将它

4、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 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 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 直小说之祖耳”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 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 历史归历史; 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 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 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SPAN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

5、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 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 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 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 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 订尼布楚条约 ,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 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 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 ,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 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1.【答案】C【解析】c 项曲解了文意。A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 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

7、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 A 项正确。B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 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 B 项正确。C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 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 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 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可知,王国维肯定了对古史的怀疑精神,但认为需要充分结合史料而非利用史料后就不会“疑古”

8、,选项不合文意,故 C 项不正确。D项,见于文章第段,由第段“在历史上, 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 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 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 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 穆天子传一类文献。在汉书艺 文志里, 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隋 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 D 项正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 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

9、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2.【答案】D【解析】D 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见于文章第段,由“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 者观众往往误认为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 俄国谈判做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 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可知,作者认为可以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但不

10、能把它作为历史,选项理解不正确,故 D 项不合文意。A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 A 项符合文意。B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 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 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B 项符合文意。C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先生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份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

11、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杰出的例子”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 C 项符合文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B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

12、的学术背景。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B 项与原文不合,B项,见于文章第、段,由第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 泛, 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 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 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 海经 ”及第段“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 历史”可知, 山海经属于文学,它不作为史料的原因只是它在史学家眼里并非史料,选项不合文意,故 B 项不正确。A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 能否成史颇为可疑” 可知, 选项符合文意, 故 A 项正确。 C 项,见于文

13、章第段,由“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可知,当代学 者主要为了在作品中发掘史料,故对于他们而言,文学意义不重要,选项符合文意,故 C 项正确。D 项,见于文章第段,由“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 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 D 项正确。【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

14、编修,寻兼 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 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 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 “孰 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 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15、。流寇扰河南, 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 者多, 偾事者漏罚, 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 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 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 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 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 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 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 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 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 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 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