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199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17 届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届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30 题题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问题。1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地的区时为A.7 时B.9 时C.12 时D.21 时2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8 时B.10 时C.18 时D.22 时【答案】1B2D【解析】1新一天的范围是从 0 点经线向东到 180 度经线。若新一天范围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计 算可知 90W(西六区)为 0 点经线,地位于 45E(东三区)

2、,根据区时计算“东加西减”,计 算可知区时为 9 时,故 B 正确。2图中北印度洋洋流流向顺时针,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应昼长夜短,若图中 虚线为晨昏线,应为昏线,赤道与昏线交点位于 60E 线上,则 60E 地方时为 18 点,北京 时间 120E 的地方时为 22 点,故 D 正确。【备注】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已知甲地(32N,120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据此回答 问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3与乙地最接近的地点是上图中的A.点B.点C.点D.点4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方时相差 12 小

3、时 B.太阳高度互余C.季节相反D.昼长等于对跖点的夜长【答案】3A4B【解析】3乙地为甲地的对跖点,根据甲地(32N,120E),确定乙地的地理位置为(32S,60W)。 而图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确定为 20W 和 160E,故确定图示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 示各点位于南半球,点(30S,70W)附近,最接近乙地,故 A 正确。4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相对的两个点地方时相差 12 小时,A 正确;太阳 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最大为 90,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外递减为 0, 所以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太阳高度不可能互余,B 错误;互为对跖点半球相反,故季节相反, 昼长与对跖点的

4、夜长相等,C、D 正确,故正确选项为 B。【备注】考查地球的对跖点。读下图,a、b、c、d 为等高线上的数值,c 值为 300 米,虚线表示河流,等高距为 200 米。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5若 d = c,图中等高线 a 和等高线内 b 的数值可能分别是A.100 350B.500 250C.500 300D.100 5006若 d = a,沿图中 x、y 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答案】5B6C【解析】5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若 c 为 300 米,等高距为 200 米,则 a 为 500 米; dc=300 米,根据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 b 为 100 米到 300 米之间,故 B 正确。6读图可知,x 点海拔高度在 500 米到 700 米之间,y 点海拔高度在 100 到 300 米之间, 排除 BD 选项;若 d=a,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b 为 500 米到 700 米,故选 C 项。【备注】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热导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导强度逐时分 布。读图完成问题。7关于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5 时8 时,市区均温最高B.午后 2 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旺盛,热岛效应最明显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6、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15 时22 时,市区升温显著D.22 时次日 7 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8关于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 7 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D.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答案】7D8D【解析】7热岛强度应该是反映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图中热岛强度数值越大,表明城郊之间的温 度差异越大,城市热岛环流最强,图中数值不能反映市区温度的变化,只能反映城郊之间 的温度差异的变化。仔细读图可以发现,22 时次日 7 时,热岛强度数值较大,说明城市

7、 热岛环流最强,D 正确;冬季,5 时8 时,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最大,并不是温度 最高,A 错误;午后 2 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旺盛,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最小, 热岛效应最弱,B 错误;15 时22 时,城区气温与郊区的温差逐渐增加,C 错误,故正确 选项为 D。8北京春季降水少,不是城市热岛强度降低的原因,A 错;由图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季 节都是 7 时最强,B 错;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白天较小,夜晚较大,C 错;冬季低 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故 D 正确。【备注】考查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

8、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9此时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 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丙丁两地气流上升 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10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东北风西北风 东南风西南风A.B.C.D.【答案】9D10D【解析】9根据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图中锋面为向北前进的冷锋。甲、丙位于冷锋锋前,受单 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 错误;乙、丁两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B 错误;丙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流上升,丁地位于冷锋锋后,受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流下沉,C 项错误;乙、丁两地盛行偏南风,丁地地形与风向一 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乙地南侧的山脉阻挡了风力,风力小,故 D

9、 正确。10根据锋面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锋面出现于低压槽附近, 低压中心位于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甲地应吹偏西风,故 D 正确。【备注】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 8 月 1 日至 3 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A.8 月 1 日 6 时至 12 时B.8 月 1 日 9 时至 8 月 2 日 18 时C.8 月 2 日 6 时和 8 月 3 日 3 时D.雨停后 15 小时至 36 小时1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A.洪

10、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答案】11C12C【解析】1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河流的实际水位高于流量警戒水位的时段。综上,C 正确。12如果上游大量退耕还湖,洪峰水位会降低,A 错;下游水库对其上游河段没有任何调 节作用,B 错;如果上游植被恢复较好,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洪峰出现的时间要比 现在晚,C 对;如果下游开挖泄洪通道,洪峰出现的时间也往后,D 错。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问题。13该区域中褶皱、岩脉(岩浆侵入形成的)、断层

11、形成的先后顺序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褶皱、断层、岩脉 B.断层、岩脉、褶皱 C.岩脉、褶皱、断层 D.褶皱、岩脉、断层14图中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距离大约是A.100 米B.130 米C.200 米D.210 米【答案】13D14B【解析】13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规律:“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据图可知,该区域先 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浆侵入形成岩脉,最后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故 D 正确。14首先找到断层的位置,断层的错动距离可以通过岩脉错动的距离,利用比例尺来量算 即可,故 B 正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

12、问题。15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6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17该山脉可能位于A.亚洲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答案】15A16D17C【解析】15读图,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说明纬度是温带地区,B、C 错误;图中山脉东侧 山麓植被是荒漠,说明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 对;温带季风 气候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荒漠,D 错误,故正确选项

13、为 A。16图中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不同。体现了由沿 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对。洋流只影响沿海地区,不能影响东西两坡,A 错误;山 脉南北走向,两坡纬度相同,光照、热量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B、C 错误,故 D 正确。17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判断大陆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只分布在沿海狭长 地带,可能是南美洲南部西侧,C 正确;图中西部临海,说明位于大陆西岸,A 错误;澳 大利亚西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B 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D 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 C。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问题。18该国人口

14、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19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移民人口政策的实施资源十分匮乏A.B.C.D.【答案】18D19B【解析】18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丙(高、高、低)、 加速增长阶段乙(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甲(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丁(低、低、 低),符合的是丙乙甲丁,正确答案选 D。19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 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多,更容易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使出生率 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死亡率不断降低。 人们的社会养老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也会使出生率下降。像发展中国家,二战之后,人口 迅速增长,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