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199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17 届辽宁省铁岭市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届辽宁省铁岭市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24 题题1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后经 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事,没落贵族已难幸存。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策试以尽其 才,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由此可见,察举制A.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B.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C.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D.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据材料可知察举制推行后“天下士人受此 鼓舞而竞相趋骛”,故

2、 A 正确;汉朝时门阀世族仍然存在,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庶族地主 地位迅速上升,门阀世族才衰落下去,排除 B;汉朝的选官制度不仅有察举制,还有征召 制,“唯一途径”说法错误,排除 C;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有很大的权力, 排除 D。2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 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材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据材料“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 刺绣,恒女无不能

3、,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可知百姓生活与丝织业密切 相关,故 A 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男耕”,排除 B;“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是指齐国丝织业全 国闻名,而非“市场逐渐扩大”,排除 C;材料没有提到政府的态度,排除 D。3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 “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新儒学。“士人抵制”与“佛经译文

4、屡遭改动”不符,排除 A;佛 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是在宋朝,排除 B;“儒学吸收了佛 教基本教义”与题意不符,排除 C;西汉新儒学中提到夫为妻纲,佛经的改动体现了儒学的 这一思想,故 D 正确。4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 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材料强调不允许“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 官私役使夫

5、匠”,而非“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排除 A;材料指出“司官私役使部 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应受惩罚,可见政府在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故 B 正确;“提 高政府行政效率”与题干无关,排除 C;明朝中期开始,民营手工业开始居主导地位,排除 D。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 1.5 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 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 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

6、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主要提到租佃关系下“佃 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这能够调动佃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故 D 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生产技术的 进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不抑兼并”,排除 A、B、C。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 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频 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

7、常高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但与材料 无关,排除 A;商帮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出现,排除 B;从材料中看不出利润高,排除 C; 根据材料可知景德镇聚集了全国各地采购瓷器的商人,可见景德镇制瓷业发达,故 D 正确。7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 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据材料可知,宋代和明代,皇帝的姓氏都排在 第一位,体现了皇权的独尊,故 A 正确,B、C、D 与

8、题干无关,排除 B、C、D。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 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内涵是A.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B.从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主C.国家管理制度化有序化D.从礼仪规范到中央集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不是平民政治,排除 A;秦朝是君 主专制,不是君民共主,排除 B;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 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地方管理体制、官制的规范化、有序化,故 C 正确;

9、“从礼仪 规范到中央集权”是表面现象,排除 D。9近代中国道路通行规则是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 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 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 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 国A.被动学习西方文明B.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D.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被动学习西方文明”是现象,不是本质, 排除 A;结合材料“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迫于美国的压力”可知,迫于殖民国家英 法和美国的压力,

10、中国交通近代化,故 B 正确;“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 后”不是本质,排除 C;“根本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D。10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 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 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答案】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普通民众根本

11、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史 实,排除 A;材料强调“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好大喜功”不符合题意,排除 B;“清政府反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李鸿章一人与日本 之间的战争”反映出甲午战争时只是政府参与战争,民众缺乏积极性,反映民众的民族国家 观念不强,故 D 正确。111938 年 10 月 10 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 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 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保

12、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B.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C.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8 年全面抗日已经开始,“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 与抗战一文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可知是要强调联合抗日,故 A 正确;“肯定 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B;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 经建立,排除 C;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才提出建立联合政府,排除 D。12下表是 1936 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民族工

13、业的日益萎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材料没有反映官僚资本的状况,排除 A;单从进口的东 西看不出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 B;1936 年是全面抗日前夕,战略物资钢铁、机器的 进口和生铁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抗战,故 C 正确;从轻工业产品进口下降,侧面反映出民族 工业的发展,排除 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31895 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表示,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中国,我们不能 容忍英国在这个世界地域关系重新组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可推断A.日本成为侵华主体B.列强争相瓜分中国C.英国遭到其他列强排挤D.英国在殖民侵略中没落【答

14、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材料可知是指 1895 年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此时日本不是侵华的主体,排除 A;结合材料“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 中国”可知 B 正确;列强瓜分中国时英国遭到排挤不符合史实,排除 C;“英国在殖民侵略 中没落”不符合史实,排除 D。14下面是 19291933 年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抽样调査表(单位:元)。该表反映出当时A.中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B.国民开支主要用于生存消费C.国民生活结构有了重大变化D.民族工业集中在轻工业领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中看不出中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 的影响,排除 A

15、;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中国国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衣服、房子、燃料 灯火等生存消费,故 B 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国民生活结构的变化,排除 C;材料没有反 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方向,排除 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5据统计,1949 年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 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把地 主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结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