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058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二中辽宁省沈阳二中 2015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答题必答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题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顾名思义, “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 “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

2、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从本质上看, “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 ,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

3、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 、 康熙王朝 、 汉武大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 ,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 、 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 ,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

4、格 ,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来源:学科网 ZXXK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 “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 ,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

5、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1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 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B “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C “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D “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2下列对

6、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 ,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B “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来源:学|科|网 Z|X|X|KC “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7、 (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 ,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8、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题。 (19 分)分)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

9、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

10、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

11、背,拂人意。D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来源:Z。xx。k.Com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 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

12、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B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5 分)(2)先生独

13、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题。(11(11 分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8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分)9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送“字表达情感的?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2)商旅不行, 。(3

14、)泉香而酒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 ,略无慕艳意。(6)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来源来源:学科网学科网请从三四大题中选一题作答。请从三四大题中选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老黄牛 伍维平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

15、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 ”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来源:学科网 ZXXK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