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047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沈阳市高中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什么叫做思想?大智度论说:“人心可分为两种:一是念念生灭心,一是次第相续心。”“念念生灭心”,忽起忽落,前念后念,不相照应。譬如雨点,点滴下落,各不相顾。“次第相续心”,则前后连贯,因甲及乙。譬如河水,后波逐前波,便成川流。所谓“思想”,指次第相续心而言。一个人考虑一件事,每每想到几分钟、几点钟、几天、几个月,次第相续下去。这就是思想。思想进行有两个方式

2、。一则譬如人体循环器官内的血,由大血管输送到小血管,又送到神经末梢,遍及全身。此犹思想家由一问题的大处想到此问题的小处,面面周到,无微不至。另一方式,则如沟渠池港的水流,汇到江河,再由江河汇流达海。此犹思想家由一小问题逐次推想到大的问题上去。这叫做“思想的体系”,这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一定有的次序。有些问题,一个人不能解决,须待多数人之共同研究,其间各人的思路不同,这便成就了思想上的“派别”。问题既多,又非一时所能解决,每每延续到几代、几十百千代才能解决,次第相接,遂造成了“思想史”。思想既成就了一部历史,便知此等思想并不是随便地思着想着,而有他客观的对象与必然的层次。思想之内容与方法不同,造成了

3、不同的民族,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所以一部思想史,是一部文化史的核心,亦可说是文化史的生命。我现在想写一部思想史。写思想史,就是写文化史的“中心”,写文化史的“动源”就是要看我们的祖宗曾想些什么?用什么方法想?我们且不论好坏,只先拿历史的眼光,来看它的内容和真相。普通史只说的历史的浮面和外层。文化史说的历史之各方面各部门,始是历史之全体。思想史则是历史之中心主脑或骨干。合此三部,始成为历史之全部。为什么我这一部书不叫“哲学史”,而叫“思想史”呢?因为严格说来,可以说中国没有“哲学”。换言之,就是中国没有像外国一般所想的问题与方法,所以不必用外国的学名来牵强附会。但是却不能说中国人没有“思想”。中国

4、思想与西洋思想自有不同之点,我们主要的就是要抓不同之点。讲思想史,必须从本原处看到末梢,由粗大处看到细微,由共通处看到个别。这是一定的方法,否则将看不到各派思想之真际。什么是最粗大的和共通的呢?大抵人类思想,从其源头看,从其粗大处和共通处看,都逃不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叫“宇宙论”,另一个问题叫“人生论”。凡属人类所讨论的问题,都不能逃出“宇宙”“人生”之外。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应该有科学方法。前一个属于“自然科学”,后一个属于“人文科学”。西洋人对此两问题大体是喜欢分开讲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无论哲学也好,科学也好,他们把宇宙与人生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

5、却喜欢合拢来讲,这叫做“天人合一”。有人说:“中国思想界只有人生问题,没有宇宙问题。”乍看似乎如此,仔细研究,却不尽然。宇宙问题不解决,人生问题断无办法。譬如房屋将要倾倒了,你还能在里面讲人生问题吗?中国思想既喜欢从融通处着眼,哪有注意了人生问题而忽略了宇宙问题的呢?这只为中国人思想在形式上没有如西方人一般严密划分,因而引起了许多误会。(节选自钱穆中国思想史十八讲,有删改)1关于“思想”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所谓“思想”,指次第相续心而言。一个人长时间考虑一件事,前念接后念,由此及彼,互相照应,次第相续形成思想。B思想进行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一问题的大处想到此问题的小处,面面周到;二

6、是由一小问题逐次椎想到大问题,逐层汇聚。C思想上的“派别”,是多数人共同研究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由于各人的思路不同形成的。这种不同是文化史的核心。D思想不是念念生灭心,自有他客观的对象与必然的层次。思想的内容与方法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思想造成文化,思想史是文化史的生命,而今天这样想,明天那样想,忽起忽落,念念生灭,算不得思想,也创造不了文化。B历史应由三部分构成:只说历史浮面和外层的普通史、说历史各方面各部门的文化史以及构成历史的中心主脑或骨干的思想史。C研究思想史的方法,是要从本原处看到末梢,由粗大处看到细微,由共通处看到个别,

7、否则将看不到各派思想的真正区别。D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宇宙与人生合拢来讲,所以中国人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对一时不能解决需延续到几代、几十百千代才能解决的众多问题,思想家们次第相接地思考并破解,遂造成了“思想史”。B写思想史就是写文化史的“中心”与“动源”,应先拿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祖宗想什么和用什么方法想,姑且不论好坏。C严格说,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思想与西洋思想不同,如果我国的研究者们也写“哲学史”,就是借外国的学名牵强附会。D中国思想喜欢从融通处着眼,并没有因为注意人生问题而忽略宇宙问题,但形式上没有严

8、密划分,所以引起许多误会。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中国真正的“贵族”李佩从玉华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样,颇有些年岁和绵长的掌故。中关村科源社区的“特楼”曾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如今,居住的已多是外来打工者。破败不堪的楼道里贴满了小广告,四处堆放着杂物。李佩先生 60 年不变的家,就像中关村的一座孤岛。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1956 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应钱学森之邀,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

9、学回国。1968 年 12 月 5 日,郭永怀为及时汇报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线索,在从兰州回北京途中遭遇飞机失事。被发现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在他们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得知噩耗的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文革结束恢复工作时,李佩已经快 60 岁了。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专家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就是李佩博士英语班的学生。如今他在大小场合发

10、言、讲课,也是模仿先生的样子,始终站着。李佩 70 多岁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马石庄说,自己选择当老师,就是受了李先生影响,“从李先生身上,看到了教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马石庄感慨,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人学”,是人格的完善。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国家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李佩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夏日午后,李佩让小她 30 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 30 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

11、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当然,李佩先生也有发飙的时候,不管对面坐的是什么大人物。她反对大学扩招,反对现在大学减少英语课时,她反对人民大学办物理、化学学院,反对清华大学办医学院,反对“北大要把三分之一副教授筛选下去,改革进行不下去”的悲观论调。她主张教育“要坐得住,不要赶热闹”。81 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 1998 年到 2011 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 600 多场,每场 200 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黄祖洽、资中筠、厉以宁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有人感慨。高考

12、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如今,李佩先生逐渐老了,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每一个踏进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物馆。【相关链接】从退休起,李佩先生每周五的下午就会准时地出现在大讲坛,十几年如一日。如今,讲坛的内容涉猎科学、文学、健康、时事等领域,它不仅是知识的学园,更是精神的殿堂。讲坛的影响已超越中关村,辐射到更远的地方。讲坛的受惠者不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众多的年轻人。(选自一日看尽长安花序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一句重复出

13、现,使材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李佩逐渐鲜为人知的遗憾和惋惜。 B本文第三段写郭永怀先生的突然辞世令李佩深陷丧夫之痛。李佩对丈夫的无比敬重和怀念,是她在“特楼”坚守六十年的主要原因。 C文革后恢复工作的李佩,努力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传播着她的“人学”,马石庄继承了她的“精神遗传基因”,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D“两弹一星”奖章“随手”一装,捐献 60 万现金“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这些细节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李佩对名利的态度。5材料中提及钱学森、厉以宁等“大家”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4 分)6作者认为李佩是“真正的贵族”,她的“贵”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5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4 分)马葬宗晴“都怪我,去蹲了一会茅坑。那马拴在树桩上,是缰绳勒死的,旁边有一个红苕窖”秋生诉说着当时的情景,声音有些沙哑。有人劝,死都死了,埋怨也没用。“马偏耳”说,本钱早赚回来的,再买一匹就是了。马偏耳专门撮合猪牛羊的买卖。秋生的马是他帮忙买的,一匹枣红马,6000 元钱。那时乡村落后,交通、耕种全都靠马。可是,这匹马死了。当地人不喜欢吃马肉,秋生着慌,为了降低损失,他请来马偏耳。马偏耳的人缘广,联系好县城一家火锅馆,答应将死马送去,付 1200 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