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8866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深圳残疾人康复中心 毛振中,关于筋膜,筋膜:是两种特殊类型的结缔组织,即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皮肤下面表层的筋膜,致密结缔组织(深筋膜)-包绕单个肌纤维、纤维束和整块肌肉的筋膜,以及将肌肉连接到骨的肌腱和将骨连接在一起的韧带。 肌筋膜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紧张 MYERS(2001)和BARNES(1997)年二人都提出,身体中只有一块肌肉,它被包绕在600或等多筋肌膜袋中。,两个基本原理,疾病损伤表现在软组织上,可以理解为两种变化的N种组合 肌纤维的初始长度长于正常,表现在灵活性强而稳定性弱; 肌纤维的初始长度短于正常,表现在稳定性强而灵活性弱,这种

2、强弱的整体的组合又构成了人体的整体的平衡,但在日常生活中,随着运动、饮食、生活模式、情绪的变化,这种强弱是可以转化的。,压电现象,一种物质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导电,在液态晶体中,一种微弱的电流导致分子的顺序重新排列,压电现象发生时的一种体征是患者软组织似乎变得更长、更加敏感、而且手下感觉更加柔软易于变化。,触变现象:,触变现象阐明的是一种材料物质有时候能够变得更加稠厚、更加坚硬、有时候能够变得更加柔软的性质,只要我们在某个位置保持较长的时间后,结缔组织就会变得僵硬,并且相当明显,肌筋膜激痛点特点及产生原因,肌筋膜激痛点:,一个骨骼肌上易受激发的点,通常与紧绷带上可触摸的过渡敏感点有关,这个点被压迫

3、后会疼痛,并产生特征性的引传痛,引传压痛,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肌筋膜激痛点的形式包括:活动性的、关联性的、附着性的、中央性的、主要的、潜伏性的、原发性的以及卫星型激痛点。任何一个区域肌筋膜激痛点必须分出是表皮型的、韧带的、骨膜的或其他非肌肉性的激痛点。 分析:这段话与中医传统辨证名病在皮不伤肉,在肉不伤筋,在筋不伤骨,病在何处治在何处有异曲同工之秒,只有明确需要治疗的激痛点或者我们传统所说的阳性反应点在什么层次区域,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合理的刺激消除,并避免对非病理性区域的损伤,典型的是急性扭伤,有经验的医生只有进行浅层的轻柔的按摩有效,而重力的按压反而会造成新的出血和肌纤维的撕裂就是明证。

4、,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症状,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特异性反应,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激痛点是如何被激活的?,激痛点可以由急性的过渡负荷,过渡工作的疲乏、直接撞击性的伤害,和神经根病变而被直接地激活化,激痛点的活化经常会和肌肉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滥用有所关联,形式可以是急性的,持续性的,与反复性的肌肉过渡负荷,让肌肉保持在短缩的位置上,可以把潜伏性的激痛点转化

5、为活动性的激痛点,而且这样的过程会被大大地加强,如果肌肉在短缩的状态下收缩的话,会导致可辨认的神经病变肌电图变化的神经压迫程度,和活动性激痛点数目增加会有关联,这些激痛点可能会被链接在神经元与终板之间的微管收到扰乱而被激活化。 只有活化性的激痛点才能引发出症状,而潜伏性的激痛点会特征性的造成肌肉张力的或许增加,以及被动牵拉的限制。,激痛点的紧绷带很可能是由受侵犯的肌肉纤维所增加的张力而引起,这可以是因为收缩的肌节内最大的缩短的肌小结所产生的张力,也是因为其余所有的延长的肌小结增加的张力所致,当神经在紧绷肌带间穿过 肌肉,或者在这样的肌带与骨骼之间受到压迫时,由于肌筋膜激痛点有关之紧绷肌肉纤维的

6、可触摸肌带所引起的压力,便可以引起神经的崁顿,并造成神经失用证。 分析:局部的痉挛造成神经、血管的营养失衡是造成的根本,而消除痉挛是一种驱邪或者说是解决局部矛盾的关键。,肌筋膜激痛点的特征就是他们是藉由急性过渡负荷,或是反复性的过度使用所引起的,为了要维持住某种姿势,将肌肉置于需要特定肌肉群持续性收缩的某个姿势,是过渡使用最常见的例子。 KELLGREN实验性的发现,将一公斤的6%食盐注射到臀中肌的肌筋膜外膜会往远处引传出好几公分的疼痛,同样在胫骨前肌的肌腱上的压痛点做类似的食盐同样会诱发脚踝内侧与脚背部的疼痛。 分析:这说明诱发症状不仅仅有物理性的崁顿和痉挛,化学物质浓度超过或低于一定的稳定

7、状态,同样会诱发肌筋膜疼痛点的出现,同时物理性因素与化学性因素成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全面合理的改善人体的内在稳定状态是双向的。,激痛点所诱发出来的症状-疼痛不是唯一,还包括麻木、感觉异常,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过渡分泌都可以理解为有潜在性激痛点被活化后而诱发的症状,其他还有由激痛点引起的相关的本体感受性失调,包括不平衡,眩晕,耳鸣和举起物体时重量感知的紊乱,异常的出汗,持续的流泪、持续性的卡他性鼻炎、过渡的流涎,睡眠失调。 状态:由激痛点所引起的运动性机能失调,包括其他肌肉的痉挛,受侵犯肌肉功能的无力,相关肌肉之间协调性的丧失,以及受侵犯肌肉之工作耐受度的降低,激痛

8、点的特点:,一、剧痛性收缩: 当拥有活动性激痛点的肌肉对着固定的阻抗力做强力的收缩时,此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种效应在肌肉处于短缩状态下尝试着要收缩的时候最为显著,因此通过特定的抗阻可以确定活动性激痛点所在的位置,结合触诊检查将更加明确其位置, 二、无力,肌电图研究表明,具有活动性激痛点的肌肉在疲乏状态下开始作用,会比一般正常的肌肉更快出现疲乏的现象,会更早产生耗竭的现象。,三、引传痛: 由激发点所引起的疼痛,但是感觉却在远处,通常完全远离它的根源处,引传痛的再生与它的原发部位有关,激痛点引传痛的分布区域很少与周边神经或者皮结区分布区域完全一致。,引传性自助现象: 在激发点所在之处以外的区域,产

9、生因为 该激痛点所引起的一些现象,包括: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腺体过渡分泌、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与该激痛点之引传疼痛区域相同的地方。 分析: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过渡分泌在临床上主诉多见,并难于解决多归结于植物神经紊乱,而植物神经又产生特定的脊髓平面的症状,以糖尿病为例,个人理解在胸812胸椎旁可触及激发点,这个激发点的持续存在造成胰腺的持续分泌胰岛素,并造成胃的蠕动亢进,排空能力增强,而合理的消除该区域的激发点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四、惊跳现象: 当压力施加在激痛点上时,病人所表现出的一种整体的疼痛反应,会有畏缩、哭叫、逃避的反应。,

10、中央型激痛点和卫星型肌筋膜激痛点关系:,中央型肌筋膜激痛点的生成,是经由主要激痛点致神经性或机械性的刺激所致,当对主要性激痛点给与去活化时,同时也能对卫星型激痛点去活化,那么两者的关系就得以确认,卫星型激痛点可以发生在主要激痛点的引传区内,发生在代偿含有主要激痛点肌肉之过渡负荷的协同肌上,发生在对抗主要肌肉张力增加时的拮抗肌上,或发生在和只要激痛点有神经源性相同的肌肉上。,什么是引传疼痛形式的强度与范围原因?,是决定在激痛点活化的程度而不是在肌肉的大小,在小块不明显或变异性的肌肉上的激痛点,也可以和大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一样引起患者非常的困扰 分析:所谓在小块不明显或变异性的肌肉上的激痛点是指位于

11、稳定性肌群上的那些附着在骨的周边,起到稳定性作用的短小的位置肌群如髋关节的稳定性肌群臀中肌,而大块的肌肉则为启动肌群如髋关节伸展肌-臀大肌。,肌痛点的活性小点: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 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

12、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二、几种主要的激痛点,活动性激痛点,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激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传出患者所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也会引起肌纤维的局部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的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主要肌筋膜激发点: 负责激发一个或多个卫星型激发点,临床上主要激痛点的确认,在于当它被去活化的时候,能同时将其

13、他卫星型激痛点也一并去活化。,主要激痛点,是可以引起一个或者多个卫星型激痛点的激痛点,临床上,将主要的激痛点去活化后,无须对卫星型激发点处理其同样被去活化。如胸锁乳突肌为主要激痛点-引起二腹肌、咀嚼肌、颞肌相对应的卫星型激痛点,当神经通过肌肉里的紧绷带之间时,或当神经位在紧绷的激痛点肌带与骨骼之间时,神经所遭受到的不休止的压力可以导致神经失用证,神经损断、轴突丧失.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解释,当胸12的区域出现高张力的紧绷带的时候,穿过其支配肌肉腹外斜肌的下腹神经受到挤压,出现了侧腹部的紧绷带,按照中医辨证可以理解为少阳经气不同,同时造成其贯穿的下腹部神经的使用并出现盆腔功能的异常,神经正

14、常的功能是存在的,其核心的原发性原因在胸12的区域出现了高张力的紧绷带,当处理了痉挛及胸椎的微小错位,神经崁顿消失,则功能自然恢复.,潜伏性肌筋膜激痛点,相对于自发性疼痛来说,潜伏性肌筋膜激痛点在临床上是静止的,只有当被触压的时候才会疼痛,原发性肌筋膜激痛点,肌肉由于直接性的急性的或慢性的负荷,或反复的过渡使用,而在肌肉的中心部位所激发出来的激痛点,并不是由其他肌肉上的激痛点所激化而来的。,卫星型肌筋膜激痛点,由原发性肌筋膜激痛点激化所形成的激痛点。,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 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

15、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治疗局部疼痛症状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该存在着合理有效的规律,而在掌握不到其中的规律,仔细寻找肌筋膜激痛点,全面的清除应该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中发现坐骨神经痛不仅在梨状肌上出现肌筋膜激痛点同时在斜方肌上也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二者同时治疗加强疗效,而肩井配合环跳的针灸配伍在古代早有,因此合理的辨证在我们分析的取穴的区域上仔细探查是否有关联性激痛点,并给与合理的解决,将帮助我们提高疗效,而如果我们的预估区域上没有肌筋膜激痛点,将提示我们反思诊断是否正确,这个位

16、置是否需要针灸或者压揉?,附着性激痛点: 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或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激痛点,会造成肌腱附着点病,那是来自于中央性激痛点其特征之紧绷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 分析:在反阿是穴技术中,详细描述了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上都存在可能解决问题的阳性反应点,而二者在治疗中所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如果一个肌肉是我们疑似的损伤区域,如果在肌腹上没有阳性反应点,则应该仔细探寻两端的骨性机构,将力垂直与骨膜按压下如果诱发处症状,可以采用压揉手法或者关节松动结束给与处理。,肌腱附着点炎: 在肌肉复发性收缩的压力下,引起发炎并且有肌肉纤维化与钙化的强烈趋势时,发生在肌肉附着点处的外伤性疾病,本书中所提到的肌腱附着点病可以随时间而演变成肌腱附着点炎。 肌腱附着点病: 一种在肌肉肌腱交接处或者肌腱与韧带附着到骨头或者关节囊处的疾病过程,它也局部压痛为特征,随着时间也有可能演变成肌腱附着点炎。-触发点治疗手册P3,三、激痛点的评估,捏钳式触诊 以拇指和手指象钳子一样抓住要触诊的部位,使肌肉纤维群在指尖之间来回滚动,以侦测出纤维的紧绷肌带,及确认出激痛点小结或肌肉的压痛点,并诱发出抽搐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