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8674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怀市贵师大附中周林高中仁怀市贵师大附中周林高中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11 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怎样读中国书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

2、、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 ,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

3、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 “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 “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

4、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 ,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

5、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掘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 ,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 ,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

6、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 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 ,达到“熟”的程度。B “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 ,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 ,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

7、,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2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 到“一目十行” ,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

8、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

9、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 ;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10、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其无

11、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被动句) 6、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 ,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因郑国对晋国不礼貌,没有以礼相待,二是郑国对晋国有二心。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

12、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分)(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8诗歌颔联、颈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怎样的感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和筑而歌,歌词“ , !”慷慨悲壮,感染了后世许多人。(2)在史记鸿门宴中,张良的话 “ ,”后来演变为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 记念刘和珍君 ,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