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5747929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点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2 自然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4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5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方法 自然资源问题分析方法(以水资源为例),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向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要求,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

2、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命题规律,本单元在高考中,多以区域图、统计图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如地表形态、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同时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2 自然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4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5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点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3、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续表,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在五类地形中,平原是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因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再加上平原地区交通方便,可节省建设投资。 (2)山区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聚落分布较少,且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因为河谷地区地形、用水、交通条件相对来说较为优越,如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等。 (3)高原地区聚落一般较少,规模较小,但热带地区的高原与平原相比,却存在着气候较为凉爽的优点,故热带地区高原上的城市往往多于平原地区,如巴西的城市主要位于巴西高原上而非亚马

4、孙平原上。,考点2 自然因素对聚落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河流对聚落(城市)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提供充足的水源;方便对外联系及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其中河流的供水和航运功能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另一方面能满足聚落(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1)气候适宜的地区,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自然条件较好,所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聚落较多,规模大,最终形成众多的城市。 (2)气候恶劣的地区,干旱、寒

5、冷、过于湿热等条件,使得这些地区不适于居住,所以经济落后,聚落较少,规模也小。 4.其他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资源(矿产)、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因素,对聚落(城市)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近现代的一些城市的发展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

6、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可从节能减排、加强吸收、适应变化、政策管理方面概括,图示如下:,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点4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续表,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续表,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续表,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续表,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7、我国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影响 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 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能源需求增长快,供需矛盾突出。,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产生的原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解决措施 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开采率;积极开发

8、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考点5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思维拓展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总结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向 1.自然灾害分布 2.自然灾害成因,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防灾措

9、施,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方法 自然资源问题分析方法(以水资源为例),1.影响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因素 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应主要考虑降水量、蒸发量、流域面积、植被覆盖率、径流量及水系分布,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水资源的相对数量。,方法 自然资源问题分析方法(以水资源为例),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应从原因来分析,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而措施主要有开源措施、节流措施等。,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

10、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示例1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题思维 第(1)题,回答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2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

11、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该国为新加坡,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但回答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信息提取 材料信息: “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说明生产、生活对淡水的需求量大。 “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说明储存淡水条件差。 “经济发达”说明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淡水不足问题。 图中信息: 图1中“经纬度”说明该国为新加坡,邻国为马来西亚。 图2中分析降水、气温资料,确定该国气候特征。,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 (1)气

12、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的需求量大。 (2)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任答一点即可) 答题反思 本题以岛屿这个特殊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认识到尽管该岛屿处于热带,降水丰富,但由于

13、面积狭小,储存淡水条件差,导致淡水不足。,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向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单元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侧重点,试题多以某区域自然资源的分布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某地理环境中具体地理要素的影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情揭秘,示例2 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

14、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命题立意 本题以气候变暖、冻害加剧这一矛盾的地理现象切入,要求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5、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过程分析能力,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题思维 (1) (2),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答案 (1)C (2)D (3)C 答题反思 试题材料新颖,材料中的前提条件对解题至关重要,而且材料文字逻辑缜密,蕴藏着各种因果联系。倘若将第(3)题放在第(1)题的位置,有利于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雪期短,导致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从而有利于把雪期短、积雪薄与冻害加剧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可以找到第(1)(2)题的解答思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这也启示我们,在解答题组时,要尽可能地浏

16、览所有设问,如果逻辑条件允许,可以先解答后面的设问,再完成前面的设问。,示例3 2015新课标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考向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命题立意 本题以海冰资源为研究对象,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海冰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条件等,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