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秋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7903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中秋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校本课程——中秋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校本课程——中秋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校本课程——中秋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校本课程——中秋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中秋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中秋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中秋节中秋节第一课第一课 中秋习俗知多少中秋习俗知多少一、一、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2、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图 1.1-1 中秋的来历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实践活动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二、二、 好听的中秋节好听的中秋节(一)传说故事(一)传说故事1、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嫦娥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蓬蒙假装生病,待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

4、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得知事情的经过,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2、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

5、,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

6、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5、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

7、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二)经典乐曲(二)经典乐曲欣赏明月几时有 月亮代表我的心三、好玩的中秋节三、好玩的中秋节1、祭月祭月、赏月、赏月、拜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 ,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各种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

8、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图 1.1-2 拜月坛” 、 “拜月亭” 、 “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2 2、观潮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3、燃灯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

9、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4、猜谜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

10、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5 5、烧塔烧塔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

11、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烽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四、四、 好吃的中秋节好吃的中秋节1、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图 1.1-3 月饼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

12、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实践活动:1、同学们都来自不同地方,各个地方的中秋习俗虽大同小异,但有些习俗具有当地的特点,搜集自己家乡与众不同的习俗,分享给大家。2、你还知道其他地方和国家流传下来的关于中秋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吗?给大家讲一讲。3、搜集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下一节课学习分享。第二课第二课 中秋与诗词中秋与诗

13、词中秋佳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词数不胜数,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萦绕在唇齿之间,温暖感动了无数代中华儿女。这些诗词不仅仅给我们文学艺术上美的享受,更是成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注入我们心田。活动一:低吟浅唱与慷慨颂歌活动一:低吟浅唱与慷慨颂歌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中秋诗词来朗读,或低吟浅唱,或慷慨颂歌根据诗词特点读出诗词的情感,尽量配乐朗读。活动二:欣赏中秋诗词活动二:欣赏中秋诗词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唐(唐张九龄)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

14、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唐(唐王建)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子夜吴歌秋歌秋歌(唐(唐李白)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

15、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月夜(唐(唐杜甫)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唐白居白居易)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

16、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np,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六、最感伤的中秋诗词六、最感伤的中秋诗词中秋月中秋月(宋(宋苏轼)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七、最著名的中秋诗词七、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宋(宋苏轼)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