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730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电荷教学设计 鲁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电荷电荷 知识准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与电路有关的问题,因此 它既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又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必备知识。但对电的认识 和理解还是个谜。本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现象切入,从认识电路到电路的不同连接方 式,初步建立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 单元目标: 1、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知道电流的形成,能正确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和读数。 知识结构: 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技能,能

2、否学 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 电学知识的学习。然而本章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 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电量的规 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措 施,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策略: 本章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比如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的连接、串并联电路各有什么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等。这些探究活动,具 有实验操作方便、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结论容易获得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 主探究,体

3、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但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定量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 2 应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在这些实验探究过程中, 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景示例: 情景示例一 创设情景,引入本章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哪些比赛场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下面我们一块看一下,晚上的水立方和鸟巢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魅 力。 (播放录相。 ) 师:五彩缤纷的灯光将夜幕下的水立方和鸟巢装扮得美仑美奂,灯为什么会发光 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同走入电的世界,来探究电学的

4、奥密。 时间安排 共 5 课时每节一课时 【课题】 一 电荷 备课时间: 2012 年 9 月 14 日 新授 课型: 授课时间: 2012 年 9 月 1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3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 生主

5、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 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具准备】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羽,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 皮铜导线,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 (分课时备课) 一新课引入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声学和光学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有关电的知识。提到 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电的知识

6、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设问 启发式 大屏幕展示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 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 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4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 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教师分析):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

7、和实验法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利用身边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 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 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摩擦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 到的现象:_。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

8、,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 到的现象:_。 5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 象: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 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 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 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1).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

9、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 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A)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 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6 (B)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

10、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 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 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不同。 归纳: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 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 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11、简称库,符号是 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 10- 7 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 7 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 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此节主要为学生思考摩擦起电原因铺下伏笔,并且使电荷的概 念更具

12、体化。) 5、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实验: 实验法教学 1)取两个验电器 A 和 B。用金属杆把 A 和 B 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 器 A,可以看到 A 和 B 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 A 的金属箔张开, 而 B 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三课堂小结

13、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历史上的大量实 验结果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时认识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学习了 验电器、电量的概念和中和现象、以及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方法: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四达标检测: 8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完成检测练习(练习题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作业设计】 A 类 书上本节后的练习 l、2、3。B 类 伴你学 【板书设计】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5.1 电 荷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14、现象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 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用验电器来检验。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库),符号:C。 二、原子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 - 电 子 “-”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9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

15、电子导电。 【教学反思】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 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 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1、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 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 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 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 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 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

16、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 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 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2、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 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 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 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 实验,只是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