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688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3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必修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epcFepc第第 3 3、4 4 节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高考目标定位】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考纲知识梳理】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体现了种间互助,其 余三者为种间斗争。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

2、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原因:阳光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 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要点名师精解】 一、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 系 名 称 数量坐标

3、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举例 互 利 共 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 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 ,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 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 根瘤 菌 寄 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 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 更好 蛔虫与人;菟 丝子 与大豆;噬菌 体与 被侵染的细菌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 变化” 。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a;生存能 力相 同,如图 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 物种间 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农作 物与 杂草;大草履 虫与 小草履虫 捕 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数量上呈 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 同步性变 化 羊和草;狼与 兔; 青蛙与昆虫 【例 1】下图分别为 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 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 K (1)判断 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C. ;D. 。 (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 (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曲线是 。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

5、, 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 ,另一种也随 着增多(减少) ;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 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 (1)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和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二、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原先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 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 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缓慢较快

6、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 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 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例 2】下列选项中一般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地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解析】本题考查演替的定义。解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B、D 都是次生演替,而初生演 替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并且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答案】C 【

7、感悟高考真题】 (20102010福建高考)福建高考)30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 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 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 ,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233 只) 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 A 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 角叉苔是_关系高考资源网 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 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

8、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 B 坑中 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 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 C。 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 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 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 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200 只/m2 时, 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解析】II: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 第 1 小题:图 A 中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浒苔和角叉苔同 为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

9、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 2 小题:综合图 A 和图 B 可见,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 B 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不利 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 因而滨螺较多。 第 3 小题:最长的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第二题: 第 1 小题: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分析图 C,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 此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第 2 小题: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200 只/m2 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

10、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II :1、 (1)被滨螺捕食 竞争 (2)浒苔 B 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 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 (3)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2、 (1)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2)水坑 (20102010海南高考)海南高考)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 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数量 年数 植物类别 14152540 草本 2827263034 灌木 0341219 乔木 0001423 总计 28303056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11、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B (20092009全国卷全国卷)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 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 D 。 【答案】D (20092009海南高考)海南高考)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 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

12、,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 【答案】D (20092009辽宁、宁夏高考)辽宁、宁夏高考)32.(11 分)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 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 菌为食,则跳虫与

13、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 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采用 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 活 (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 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 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 20,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 能量至少为 n/20=5n KJ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

14、境,利于跳虫存活K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 (2008(2008全国卷全国卷)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 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期后,该水 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

15、是一道曲线题,主要以图像的形式考查种间关系。 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丙是某种鱼,鱼和浮游动物竞争藻类,同时鱼又捕食浮游动物, ,该生态系统中最后只能剩下生产者 【答案】C (20082008海南高考)海南高考)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废弃的甘蔗田发生了群落的演替有原来比较单一的甘蔗种植,被杂草代替,物种的 丰富度增加了,结构复杂了。在该群落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分层现象的,如土壤中有蚯蚓, 田中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 【答案】C (20082008广东高考)广东高考)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 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影响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