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660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2(新人教版必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甘 肃肃 省省 金金 昌昌 市市 第第 一一 中中 学学 高高 中中 语语 文文 滕滕 王王 阁阁 序序 导导 学学 案案2 2 新新 人人 教教 版版 必必 修修5 5 编号:编号: 励志语言:励志语言: 课题:滕王阁序课题:滕王阁序 2 2 时数(第时数(第 周第周第 课时)课时) 班级:班级: 编写人:编写人: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 审核人:审核人: 审批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 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自自 主主 研研 讨讨 目目 标标 与与 导导 入入 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 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 “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 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 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3、!”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 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1. 作业检查 2. 检查预习 3.3. 自主展示 4.4. 互动交流 合合 作作 互互 动动 互互 动动 与与 展展 示示 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 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 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 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

4、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 描写推向高潮。 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 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学生齐读第 71 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 文的特点 用散文化的改写进一 步体会 自自 学学 与与 诊诊 断断 1、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 “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 “俊采”一词。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 做好了铺垫。 2、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

5、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 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 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 都督阎公之雅 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 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 友如云;千里 逢迎,高朋满 座。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 将军之武库。 精精 讲讲 与与 点点 拨拨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 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

6、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 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 山水形胜之地。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 检检 测测 与与 纠纠 错错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 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 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第二句:四六句

7、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检检 测测 与与 评评 价价 总总 结结 与与 升升 华华 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 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 回;桂殿兰 宫,列冈峦 之体势。 老当益壮, 宁知白首之 心?穷且益 坚,不坠青 云之志。 1.下列各组红色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

8、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 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 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 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