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47652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第5讲六朝上(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三国两晋,一、三国二、两晋三、玄学与魏晋风度,第五、六讲推荐书目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祝总斌材不材斋史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商务印书馆,2005* 齐涛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 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

2、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89*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1三国形成的背景 2曹魏 3蜀与吴,东汉后期 社会动荡,(汉)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后汉书襄楷传(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三国志张鲁传裴松之注引典略,张鲁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

3、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三国志张鲁传,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请选重臣以居其任。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后汉书刘焉传,东汉末年十四州,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昔伊尹、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

4、,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217年求贤令),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 221年 刘备称帝 229年 孙权称帝,权臣篡位(禅让)前奏: 拜丞相(或大将军)拜相国 封公 封王 置王国 加九锡之礼: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自此例一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 赵翼, 诸葛亮隆中对,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噐,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

5、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诸葛亮一、二次北伐图,上世纪末在长沙出土的十余万枚简牍,为研究孙吴的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资料,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2从统一到动乱 3士

6、族的形成 4东晋的偏安之局,西晋基业的开创者:司马懿,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时年30岁。 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 受遗诏辅佐明帝。 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 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 辅佐齐王曹芳,拜太傅。 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 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司马师,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次年进大将军。 254年,废黜齐王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 255年,平定扬州毌丘俭、文钦反抗。同年卒。,255年,以大将军辅政。 2

7、58年,平定扬州诸葛诞反抗。 260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立元帝曹奂。 263年,灭蜀。以十郡封晋公,拜相国。 264年,进爵晋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子司马炎篡魏。,司 马 昭,占田是虛的,课田是实的 万绳楠,西汉至西晋人口的下降(单位:千万),参阅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晋鲜卑归义侯”印,“晋归义羌侯”印,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郭钦徙戎疏 非

8、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江统徙戎论,八王之乱 第一阶段:291299年 第二阶段:300306年,刘 渊304, 311年洛阳陷落,怀帝被俘 316年长安陷落,愍帝被俘,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

9、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宋书恩幸传)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举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晋书卫瓘传)今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 (晋书刘毅传)晋依魏氏九品之制,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 (通典选举二),把西晋的官品占田与荫亲属之制和西晋的九品中正制联系起来看,就可知西晋不仅保证了世族屡代可以做大官的权利,而且保证了世族屡代可以享受官品占田和荫亲属之

10、制所规定的权利。九族包括族中全部衣食客、典计、佃客,都可以免除课役。而这种特权所带来的世族经济势力的急速膨胀,又使九品中正之制变为牢不可去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西晋)左思咏史,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文献通考选举考七,世家大族男子形象 顾恺之洛神赋图,317年 东晋建立 347年 东晋灭成

11、汉 420年 东晋亡,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 田余庆,北京大学历史系田余庆先生 著,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12、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帝登尊位,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成帝幼冲,见导,每拜。又尝与导书,手诏则云“惶恐言”,中书作诏则曰“敬问”,于是以为定制晋书王导传,王与马,共天下,王 敦 之 乱,1名士与玄学 2清谈 3对个体、自我的关注,魏晋玄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始(魏齐王年号)时期代表人物何晏、王弼,理论重周易、老子。 元康(晋武帝年号)时期以魏末嵇康、阮籍为先导,

13、较激进,反名教,思想多受庄子影响。 永嘉(晋怀帝年号)时期以向秀、郭象为先导,虽仍重庄子,而思想重归温和,形成“新庄学”。 东晋时期与佛学渐趋合流。,魏晋之玄学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物之本体。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谈,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模印竹林七贤砖画(附春秋人荣启期)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

14、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一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豚,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至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晋书阮籍传,魏初清谈,上接汉代之清议。谈论既久,由具体人事以至抽象玄理,乃学问演进之必然趋势。汉代清议非议朝政,月旦当时人物;而魏

15、初乃于论实事时,且绎寻其原理,同时因其所讨论题材原理与更抽象之原理有关,乃不得不谈玄理 汤用彤,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君何为入我裈中?” 张季鹰(翰)纵任不拘,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导)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 世说新语任诞,他们更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得热恋和宝贵。放弃了追求生命的长度,便不能不要求增加生命的密度 王瑶文人与酒,明人渊明逸致图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