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58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目标在线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结合案例加深对气温、气流运动、气压和 天气状况的理解。注意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 逆辐射。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 气候的影响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形成 的典型季风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考纲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 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 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

2、能透过大 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 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 热交换。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 赤道地区

3、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 在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 30N 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 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 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 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 在 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

4、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 3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 年南移。移动大约 5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下垫面(地形、洋流)

5、等。 【要点名师讲解】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 如下: 【例题】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表 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 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 答下面 12 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 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B C D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 因主要与图中的

6、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B C 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 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 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 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 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 异。 【答案】:1.A 2.C 二、气压分布规律与热力环流二、气压分布规律与热力环流 1、气压分布规律 (1)近地面上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

7、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 于空气密度的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 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一方面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 柱的高度不同。如图所示:A 点所在的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 h B 点所在平面承受的空气柱的高度为 h ,h h ,所以 A 点的气压高于 B 点。另一方 面由地处湘高处空气密度减小。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 分析如下: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纳为: 近地面冷热不均 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

8、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 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 、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 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 、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 【图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 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 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 地吹向海洋。 【图解】: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

9、充山顶亏空的大气, 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 成山风。 【图解】 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流向郊区,然后下沉,并又从地面流向城市中 心.这就是城市风的形成. (2)热力环流的特例:逆温现象 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6C,称为逆温现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

10、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 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 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 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 为水平气流,b、d 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 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解析】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 b,而乙地有上 升气 流 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 相对较暖,气流 t 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

11、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 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 b、d 垂直气流运动使两处气压比同高度 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升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 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 D。 【答案】 1.D 读下图,完成 23 题。 2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 X 轴为时间,Y 轴为气温,则 Aa 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 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 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 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 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 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 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12、 3如果该图 X 轴表示月份,Y 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 Aa 地为平原,b 地为邻近的山地 Ba 地为城市,b 地为附近的农村 Ca 地为温带,b 地为热带 Da 地为海洋,b 地为内陆 【解析】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冷锋、暖锋和气旋影响时为阴天,反气旋控制时为晴天。同 一纬度山地年较差小于平原,a 应为山地。城市因植被较少及热岛效应,年较差大于农村。 温带年较差大于热带。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放热慢,年较差小。 【答案】 2B 3D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 4-5 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13、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4 题主要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幅度中可以观察出来。5 题主要考察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 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 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 【答案】 4. B 5. C 6影视片中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 这样的镜头,理

14、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 A、18 时次日 7 时 B、16 时次日 8 时 C、8 时当日 16 时 D、11 时当日 23 时 【解析】本体主要考察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 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 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 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题意中主要提及 的就是海风。多以应该在白天拍摄。 【答案】 C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

15、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 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30 度40 度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零 星分布于南非好望角附近,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北美洲西部洛杉矶、旧金山一带, 南美洲智利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 纬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10 度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 洲大部分地区,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半环状区域,零星分布于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沿岸。

16、 3.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 10 度25 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例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 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 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 5 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