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54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 录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 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屏显 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标题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就行。生:这篇文章标题的意思是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师:嗯,很好。简言之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师: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 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生齐读课文 2 分钟)师: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

2、,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 出它的故事味。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再来,各自体会,不要 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好,开始了。(生自读 2 分钟)师: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动作、 神态、语言。下面再把注释读一读,开始了。(生读注释 1 分 40 秒)点评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不催促、不打扰,真正落实了“读” 。师:好,看屏幕。(屏显 2:学习活动之一,简说故事。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师:我们现在开始讲成语故事。齐威王这个人呢,跟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成语故事 叫“一鸣惊人”,一个叫“门庭

3、若市” 。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 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knkn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 叫隐语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 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 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 就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下面你们就用非常简洁的文 字,根据课文内容,来说“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开始准备。(学生准备 3 分钟)师:好,哪位同学能够试一下?我建议,讲这个故事

4、,第一不要用复述的方式从头讲到尾, 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说邹忌是个很美的人,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快地到故事当中来 了,千万不要复述;第二,结尾的时候要点一下题,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这 样表示你说话的层次。师:好,哪位同学试一下?生:在齐国有一个面目清秀的人,名叫邹忌,有一天早上他起来穿戴好衣服,分别问他的 妻子、他的妾和他的一些门客,说,他和城北徐公到底谁更加的美丽?他的妻、妾、门客都 说他比徐公更加美丽,于是他入朝见了齐威王,对齐威王说了他早上的经历,齐威王明白了 其中的道理,而且说“甚善”,于他便下令鼓励群臣和百姓向他进谏来维护朝政的平和,于 是在这好条令的实施下,齐

5、国更加繁荣,使其他一些国家皆朝于齐,这就是“门庭若市”这2个成语的来历。师:好,他试的很好,用很简洁的方式述说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是,一个小小的弱点, “门庭若市”的细节没有说出来,对不对?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非常热闹,于是后来就有 了挺好的,谁再来说一次?生 2:在齐国的时候,有一个美男子叫邹忌,他有一天问他的妻子,他和城北徐公谁美?妻 子说他比徐公美;他由于不自信,又问了他的妾和来他家作客的人,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都 是说他比城北的徐公美,但是等到第二天徐公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他的样子大不如徐公美。 他由此联想到现在齐国的形势,就去面见齐王,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齐王了解了其中的道 理,就开始

6、广纳善言,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来挑自己的毛病,然后群臣都到朝廷来上书,朝廷里 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师:好的。他有一个优点,他点出了邹忌因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而联想到了国家大事。还 有没有同学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生 3:齐国有个长得非常美丽的人,他叫邹忌,有一天他早上起来之后问他的妻子、小妾 以及客人,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您非常美 丽,徐公怎么能比?”于是他又想到国家大事,就入朝见威王,告诉威王已经受蒙蔽很深了, 威王就开始下令说:“如果谁有兴德之言进谏给我,就能受赏。 ”群臣、百姓都来进谏,所以 门庭前面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

7、。师:好。你看,三个人讲的这个故事,逐步到位。但从“简说故事”这个角度来讲,还可 以比刚才这位同学再简。好,你来。生 4:齐国的邹忌在与城北的徐公比美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于是把他得出的这个 道理建议给了齐王,齐王认为他说的很正确,于是就广开言路,他的臣子和子民们都去朝廷 上给他进谏,十分的热闹,于是齐国就繁荣昌盛起来。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师:你看,他更简了,但是又简过了头。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啊。(师笑)邹忌本来很 美,但是没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于是他就从里面悟到了一个什么道 理,就这样把前面稍微的加上一点就够了。好了,这就是“简说故事” 。点评简说故事,其实

8、是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此环节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给学生足 够的说话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说话才能,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表扬优点、适时点拨不足,让 学生在自信、快乐的氛围中逐步“简说”到位。师:下面再来一个学习内容,巧编练习。(屏显 3:巧编练习。用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练习。)师:你们看课文的练习,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我觉得他编少了,那么我们现在就 用这种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补充课本练习的不足。好,开 始。(学生准备 3 分钟)师:好了,把你编的练习让同桌审查一下,看看正确不正确。(同桌互相审查半分钟)师:好,展示你们编的练习题。生 1:我

9、编的是“谤讥于市朝”与“朝于齐”的“于” 。 “谤讥于市朝”的“于”是“在” 的意思,而“朝于齐”的“于”是“到”的意思。师:好,词义的辨析出来了。你还可以找其它的“于”,课文里还有不同的意思。3生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如”的意思,“门庭若市”的“若”表示 “像” 。师:好,出来了,又一组。生 3:我找的是两个“之”字,一个是“由此观之”,这个“之”字是代词,代指邹忌所 讲的这个事情。 “闻寡人之耳者”这个“之”是“的”的意思。师:好,又一组。生 4:我找的是“朝”,“朝服衣冠” “朝”指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指朝廷, “皆朝于齐” “朝”是指朝见。师:“市朝”呢?

10、还有一个“朝”,对不对?生 5:还有三个“之”字。 “朝廷之臣”的“之”是“的”,“由此观之”的“之”代邹 忌说的这件事,“孰视之” “之”代指徐公。生 6:我也是补充,补充“于”字,还有“皆以美于徐公”,“于”是“比”的意思。师:好,“于”还有一个含义,还要找。生 7:我觉得“之”字还有一个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在第一自然段“吾妻 之美我者” 。生 8:我找的是两个“闻”字,“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第一个“闻”是使 某某人听到,第二个“闻”是知道。师:我觉得还有。比如说两个美字。 “吾妻之美我者”,“赞美我,认为我美”;“臣诚 之不如徐公美”,“美丽”的意思。还有“甚”,

11、“君美甚” “非常”啊,“王之蔽甚矣” “很厉害”啊。点评巧编练习,解决了文言文字词理解问题,打破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设置练 习学生完成的常规模式,展开大面积的学生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师:好,看一下屏幕。(屏显 4:关于几个重点词的内容。)师:这个“于”字,“欲有求于我也”,“对”呀,这个意思刚才就没有说出来。 “皆以 美于徐公”,“比”啊。 “皆朝于齐”,“到”啊。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啊。它有 四个含义,有比较细微的区别。 “朝”字,不仅词义,读音也有区别。 “朝服衣冠”,“早晨”, “入朝见威王”,“谤讥于市朝”这个“朝”指官员集会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

12、场 合;“朝于齐”指朝见。还有更有意思的一组词(屏显 5:关于“讽、谏、刺、谤、讥”的词义解释。)师: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刺,斥责,指责;面刺,当面指责;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 失;讥,微言讽刺。什么是微言讽刺呢?不是用恶意的话讽刺,而是稍稍地讽刺一下。从这几 个字拓展开来,你们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里面还有“诽谤”的“诽”字,“诬蔑”的“诬” 字,还有“造谣”的“谣”字,都和“说别人”有关。刚才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样几个 词呢?就是我们没有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那个习惯就是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来辨析事物,这 种辨析,有时是外部特征一致的,就是同学们找的那些词,比如两个“孰” 、四个“朝” 、

13、四 个“于” 、两个“美” 、两个“甚” 。有时候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比如这 一组,也要把它放在辨析里,这样我们辨析的角度就宽了,我们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一些。所 以巧编练习的目的,一个是熟悉课文的内容,第二个是理解了词义,同时呢,我们在学习方法 上也应该受到一些启迪。师:下面再来做一件事4(屏显 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翻译几个短语:朝服衣冠忌不自信弗如远甚地方千里王之 蔽甚矣时时而间进)师:翻译一下。(学生自主翻译 1 分钟)师:“地方千里”,这个词要区别一下,地方方圆千里。一齐把老师的翻译读一下。生:(齐读)朝服衣冠:早晨穿戴衣帽。忌不自信:邹忌自己不相信。弗如远甚:不如(徐

14、公)相差很远。地方千里:土地纵横千里。王之蔽甚矣:王受蒙蔽太厉害了。时时而间进:不 时还偶有进谏。点评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讲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 深的层次。不仅让学生明白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而且受到学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师:最难的问题要出现了,请沉思这样一个话题:你认为故事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 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开始思考。(屏显 7:学习活动之三:深思话题。你认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的字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 展、表现着人物的特点?)(学生自主思考 2 分钟)师:互相商量一下吧(学生商量 1 分钟)师:各抒己见,哪一位先来?生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15、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 话中的“私” “畏” “求”三个字写出了我的妻、妾、客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惧怕我或者求我,而 邹忌并不因为别人对他有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自知之明,这句话写出了邹忌善于思考、有自 知之明的性格特点。师:嗯,你再强调一下哪几个字。生 1:“私” “畏” “求” 。师:从三个字看出来,邹忌没有听他们的话,没有沾沾自喜,这就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了。生 2:我感觉也是应该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第一自然段“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 字,因为邹忌如果不“窥”的话,不可能去问他的妻、妾和客。师:这个“窥”字引出了一个故事。生 2:还有一个“暮寝而思之”的“思”,我认为邹忌不“

16、思”的话,就想不出这个道理,如 果没有这个“思”字,也就没有下面进谏齐王的故事。下一个是“王曰:善! ”这个“善” 字,如果齐王不觉得这个道理非常好,也不会下令群臣进谏,不会有“门庭若市”这个现象, 也不会使齐国走向繁荣昌盛。师:你很能干,很能抓关键字眼。生 3:我也说是这个“善”字。单单一个“善”字就表明威王已经同意邹忌的建议, “善”字同时也说明了威王善于广开言路,能够察纳雅言,说明他是一个明君。师:他品了一个“善”字,而且从这一字可以看出威王是个很贤明的人。生 4:我说的是第一段中“窥镜”的“窥”字,表现出邹忌爱美的特点。师:这个“窥”字很有意思,它的含义比较丰富,有人说它是偷偷地看,有人说它是沾沾 自喜地看,有人说它表现邹忌比较爱美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那个时 候用的镜子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很明亮的镜子,是铜镜,很模糊的,所以要仔细地看。5生 5:我觉得第二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字,也写出了邹忌有自知之明,非 常了解自己,不夸大自己,不炫耀自己。生 6:第一段中“暮寝而思之”的“思”字,从这个“思”字我们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