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432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页 共 9 页1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检测卷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新人教 版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2、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 3、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它探索的三十多年中,也给中国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外 交人才、科技人才,这源

2、于哪所学校的贡献(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京师武馆 4、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 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戊戌政变 5、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 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6、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 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3、7、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天地会 D.资产阶级代表大会 8、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9、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0、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

4、“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1、1915 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12、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A. B. C. D. 13、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 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14、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

5、治者的自救 运动。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只重视军事技术引进,忽视人才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5、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哪一政治团体的机关报( )第 页 共 9 页2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宗圣会 16、“各国的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荣禄 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名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以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

6、西方。第二次则是反 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8、“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 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于( ) A.1898 年 B.1911 年 C.1912 年 D.1913 年 19、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0、1916 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 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

7、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发对全盘西化 2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这“曙光”指 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维新变法思想 D.富国强兵思想 22、下列文章、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的是( ) 每周评论 庶民的胜利 新青年 民报 A. B. C. D. 2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

8、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4、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25、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 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指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 主要是( ) A.要均分地主土地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实行三民主义 26、温家宝曾经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孔夫子到孙中

9、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 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 主性”的贡献有( )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 B. C. D. 27、日落紫禁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 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 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法令的是( ) 改革政府机构 改革土地制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建立民主共和

10、国 A. B. C. D. 第 页 共 9 页329、1923 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 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0、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 论的是( ) A.1912 年 1 月 5 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 年 3 月 10 日

1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族临时大总统 D.1912 年 4 月 1 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初 二 年 级 历 史 第 二 单 元 检 测 答 卷 页第 页 共 9 页4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分值:100 分 姓名:_班级:_学号: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请将各选项填入相应的题号中。 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 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 案 题 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 二、材料辨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31 题 9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6 分,共 40 分) 31、

12、(9 分)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 年部分)请回答: 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 分)由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士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 了艰苦的斗争。其斗争形式有哪些?(需答出两点,4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3 分)第 页 共 9 页532、2012 年山东济南天桥中考题 (15 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 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 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 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 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3 分)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