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5747299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角的度量1-(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角的度量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2.掌握: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应用: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机和简单推理问题。(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一)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二)难点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导出。(三)疑点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四、教

2、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五、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认识了平角和直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平角和一个直角,并标明度数。学生画图形的同时,投影显示以下图形(见图131及图132):教师演示:在以上两个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或投影),分别过两个角的顶点作活动射线OM、ON,任意改变射线位置,让学生观察,如下图133、134:学生活动:过自己所画两个角的顶点,任意作射线OM、ON同时观察老师演示。提出问题:射线OM、ON把平角AOB,直角COD分别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关系如何(学生容易答出:分成两个角,1 2 180,3490。),教

3、师演示:把射线OM、ON固定一个位置不动,然后把两个图形中的角大小保持不变,拉卡如图135、136(或拉开更远些,多变换几种位置)。提出问题:1和2的和还是180吗?3和4的和还是90吗?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过程中的图形变换,同桌可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法说明】1与2,3与4位置变换,前提是其大小不变,改变位置关系的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补、互余角的概念后,学生误认为只有有公共顶点且和为180,90的两个角才是互补,互余的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肯定结论:不论1、2、3、4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大小不变,1与2的和永远是平角,3与4的和永远是直角。象这样具有特殊关系的角,我们分别叫它

4、们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一节中又一新知识。(板书课题)板书 1.6 角的度量(2)【教法说明】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手脑并动,通过不断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探索新知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前面老师的演示和说明,叙述一下具有什么关系的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吗?学生活动:同桌相互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找学生口述。【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画图, 观察老师的演示, 对互余、 互补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已经水到渠成。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以训练其归纳总结及口

5、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后给出答案:板书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2.提出问题,理解定义。(投影显示)(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2)若123180,那么1、2、3互为补角吗?(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学生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教法说明】对定义的理解,提出的三个问题很关键,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比教师单纯强调“注意”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教师

6、对以上三个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练习:投影显示(见下页第一个表)【教法说明】第1、2两题可由学生抢答,这两题是为以下例做铺垫的。第1题实质上也是把定义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语言,强调反之也成立。通过第3题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有关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师: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对互余、互补角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看你能否解决。投影出示:,【教法说明】学生思考并讨论,同桌互相叙述“为什么”并相互纠正。有时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对话效果会更好。找学生试述“为什么”,估计逻辑性不会太强,教师可加以点拨:解决几何问题往往要从已知入手,联想出结论:如:由1与2互补你想到什么结论?(1

7、2180)。3与4互补呢?(34180)。因为要比较的是2与4的大小,以上两式可表示为:21801,41803,已知中13,则2一定等于4。 教师边引导学生叙述边板书出比较规范的格式: 板书 1与2互补,12180即21801。 3与4互补,34180即41803。 13,24。【教法说明】此问题中的“为什么”实际上是几何中的推理问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放”可以,但必须“收”。教师引导由已知产生联想,一环紧扣一环,写出推理过程,渗透“ ”的书写格式。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题目,你是否发现了两个等角的补角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总结吗?,【教法说明】由学生发现性质,并归纳

8、总结,培养学生由具体题目抽象出几何命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由具体到抽象考虑问题的方法。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互相叙述总结规律。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纠正、整理后板书,并给出符号语言,强调此性质的应用。板书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2180,13180,23 提出问题:1与2互余,3与4互余,若13,那么,2等于4吗?为什么? 你由此问题又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找同学回答问题后板书板书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1290,1390,23。师: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都很有用,以后遇到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就可以根据 这个性质,知道它们都相等。反馈练习:投影,【教法说明】1、2两题主要强调互余、互补角性质的

9、应用, 设计成活动胶片(或电脑)把图中的角多变换几个位置。 2题中当拼成两相交线时为下一步学习对顶角相等做准备。 3题可以找BOC、COD的余角有几个,把题再拓宽些。 (三)归纳总结 以提问的形式列出下表,思考题(投影出示) 1.锐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吗/ 2.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为补角吗? 3.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4.相等且互补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吗?,【教法总结】小结后由学生看书,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出现以上问题,则发动同学们讨论,没出现以上问题教师再提出,由学生讨论。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39页“读一读”角的度量和六十进制 2.课

10、本38页练习1、2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答案 1.较大角是95,比萨斜塔倾斜5。 2.7039的补角是10921,余角是1921。,优游 http:/ 优游 lqu24hmo 一点寒光,看到这是个面目狰狞的牛头面具,仿佛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一般,苍白的面庞,血红色的獠牙,黑色的牛角坚硬粗犷。我不会又要死了吧,脊背的汗把衣服浸湿了,风一吹黏在皮肤上很难受,我逼迫自己冷静下来,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缓缓开口:“你们可能找错人了,我只是个凡人”。说完就想抽自己个嘴巴,声音中的颤抖连自己都听出来了。连双手都在控制不住的发抖。他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笔直的站着像个木偶一样,拿着剑架在我的脖子上,此

11、时周围已经又多了五个和他一模一样装扮的人。此时头脑一片空白,但心里有个声音再说“快想办法,不能这样束手就擒。”又有一个声音说:“先别跑,看看他们怎么弄,他们到底想干嘛,万一你逃跑不成反而将他们激怒了直接把你宰了怎么办。”正在犹豫时,电光一闪般,箭矢以流星坠地般的速度直抵剑士的心脏,拿剑指着我的那人突然倒地死了。又一支箭飞过来,我对面的面具人马上极速侧身一偏,还来不及回转身来,另一只箭击中了左肩膀并在一瞬间发出暴雷般的巨响,左肩膀直接炸开了,血直接溅到我的脸上,我在想怎么回事,赶紧反应过来,赶紧往树林里跑去,后面又有一个倒下了,剩下的两个朝我这边追过来。突然间狂风怒号,呼呼作响,乌云密布,电闪雷

12、鸣,仿佛是天在嘶吼,在咆哮,云层越来越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空间大片开裂。轰的一声伴随着狂风,瀑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旋涡越卷越大,此时天和地仿佛初开时,一片混沌,瀑布所有的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只巨大的乌龟朝我这边扑来。可仔细看才发现那并不是乌龟,虽然有乌龟的壳,但它的头却是龙头,速度快的根本就不是乌龟嘛,闪电在嘶吼着,巨龟踏着闪电而来,我现在才知道什么是气场全开,巨龟瞬间来到我面前,它的犄角触碰到我的鼻尖,在那么近的距离,它全是水形成的。水在它的全身奔走流动,我清晰的看到这就是龙的头,细长的胡须随风摆动,它张开嘴呼出得起都是冰冷清冽的,它的眼神一直在上下打量我。然后伸出石头舔了我的脸庞,与之前不同的是,它的舌头又软又暖,像小狗一样。快速的转过身张开大口吞噬了剩余的两个面具人,瞬间消失不见,天空又恢复成之前的样子面具人也随着消失了。刚才的一切又是幻觉吗,一个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她身穿淡绿色罗衣,颈中挂着一颗红色宝石,鲜艳夺目,脸色白嫩,尤其是一双桃花眼,极惹人怜爱。随意散落的青丝随风散落。她看着我说:“烦人的家伙都消失了,你好,我是婠青,这里的桫椤树妖。”心想可能是她救了我,也不好扭捏,大方地伸出手说:“我是暮雨”第百四一回 梦想发扬光大时|(学堂朗朗读书声,戏台声声正乡音;逝去灵魂不走远,永远遥望镇上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