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7240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县一中衡阳县一中 20172017 届高三届高三 1111 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月月考(期中)语文试题分值: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命题人:王代梅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意象美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它以澄怀观照、寓物取象、心与象合的人文体验,注重人格立足、兴观群怨,比德观物、立象尽意的审美表达,传承了中国画的特色和中国文化的本源。中国画通过立格、品物、返照、形神、心象五个层面将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以“思无邪”的艺术情感传达出来。立格即品格,与真善、操守有关。中国画的意象特征首先表

2、现为立格,它以“诗言志”的方式追寻人生境界、强调人格纯真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品物是返璞归真,借意生象,以物状情。品物又与格物相通,积与悟,悟与意,意与象再回归于品。返照是自省,中国文化强调自我完善,如王阳明所提“知行合一”的理念。形神是中国画的神韵所在,写形畅神,以意生境,也反映在老庄提出的“物我两忘”的人格中。心象是关于修为与真善美的积淀,心象即心与象合,正如禅语有云“平常心,生智慧”,要求自己持有平常心并超越自我。心象又是生活与艺术,人格境界与艺术语言的课题。因此,中国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这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极其重要。儒家文化要求个体修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强调自我完善

3、的人格。从中国画笔墨内涵出发,儒家文化是以厚的方式来内化的,它要求人的思想、行为一以贯之。人生命的进程就像泡茶一样,只有精神和心性的力量才能留存下来。说到创作,这是一个厚积的过程,是一件审美而持久的事情。中国画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审美。一件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感动,是因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所传达的人文境界,这种感动往往跟审美相关。曾有一位禅师说:“这个树林沉睡了,只有流水声依然清醒,夜里的流水声,那是一刻不停向前流淌的岁月的声音。”他讲到了时间的流动,空间和岁月、永恒与刹那的意义,思想在日常流动中沉积,心体在当下完善着自我。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厚德、积累的一种方式。因此,中国画也正是以这种厚积

4、的方式对人生进行体验和思考。道家文化是以个体生命的修行来达到万物与我同体的生命境界,强调个人与宇宙的关系,追求个人回归自然。内圣外王则是修行的一种至高境界。冯友兰先生谈到,“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进而冯先生又讲到,“人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要解决的便是入世与出世、现实与超越的问题。”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浮躁。中国画应该是借助物象传达一种透彻的、明心见性的、沁人心脾的艺术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让我们回避现实,而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追寻着传承与创造的心体,保存着“总中和以统物”“含至德之和平”(嵇康语)

5、的生命常态。(摘自人民政协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画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独特的审美理念源自中国画的意象美学。B.中国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五个不同的层面用“思无邪”的艺术情感传达出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C.中国画与众不同的审美理念讲究人文体验,注重人格立足、兴观群怨,而在审美表达上则是比德观物、立象尽意。D.中国画的意象特征与真善、操守有关,形神是中国画的神韵所在,这也反映在老庄提出的“物我两忘”的人格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心象是关于修为与真善美的积淀,禅语解释

6、,心象,即心与象合,也就是“平常心,生智慧”,要求自己持有平常心并超越自我。B.儒家文化对个体修行境界的要求和对人格的强调,从中国画笔墨内涵的角度,则是要求人的思想、行为一以贯之,以厚的方式来内化。C.中国画强调审美,而一件画作引起我们感动常常跟审美相关,感动的原因也就在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所传达的人文境界。D.禅师所说的“树林沉睡、流水声依然清醒”等语的禅意也是儒家提倡的厚德、积累的方式,它与中国画对人生进行体验和思考的方式相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为一种将中国画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传达出来的层面,品物侧重借意生象,以物状情,又与格物相通,

7、这与注重人格的立格不同。B.中国画传达的明心见性的艺术感觉,让我们追寻传承与创造的心体,保存着“总中和以统物”“含至德之和平”的生命常态。C.现代生活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享受,但也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和浮躁,因此现代社会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画借助物象传达的艺术感觉。D.与强调自我完善人格的儒家文化不同,道家文化则强调个人与宇宙的关系,追求个人回归自然,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那种至高境界。二、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女巫的面包女巫的面包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

8、越的条件。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的猜测,她把以前从拍卖会拍得的一幅绘画从

9、房间搬到外面。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前面的水景上,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两个陈面包,劳驾。”“夫人,你这幅画不坏。”顾客说道。“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

10、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小姐。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还是一直买陈面包。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温棒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往两个

11、陈面包里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类似“

12、五雷轰顶的”话。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他擂鼓似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是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

13、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温棒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选自欧亨利女巫的面包,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介绍主人公采用了单刀直入的方式,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B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局,小说前文没有任何伏笔,小说的真相在结尾部分才交

14、代出来,让读者看到一个与表象完全不同的结局,出人意料。C小说对玛莎小姐“多情、自以为是”的行为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告诫人们做事不要主观臆断,好心办坏事。D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两个陈面包,暗线是女主人公的同情心。E小说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有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氛围,文字生动活泼。5、请按故事进程有层次地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 分)6、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非常精彩,也有人认为将其删去,更能体现欧亨利小说的风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 分)三、现代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童庆炳:与书为

15、友的作家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 2015 年 6 月 1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 80 岁。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1936 年 12 月 27 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的农家。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1949 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的校门。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的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1950 年的一天

16、,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的送终钱四块银元,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的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要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1952 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的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的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的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的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的读书生涯。龙岩师范学校的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的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1955 年,师范毕业的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的保送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1958 年 7 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 961 年开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 1 963 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