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747188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尿临床诊断思路(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昌吉州中医院内三科卞保平,2,定义,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尿,大约为每日排泄尿蛋白仅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蛋白定性,+,+,+,蛋白量(g/L),0.5,1.0,3.0,等价于,+,5.0,3,正常尿白蛋白30mg/24h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g尿肌酐 20-200g/min 30-300mg/24h 大量白蛋白尿 超过上述三种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的上限。,4,正常尿蛋白的组成 白蛋白:约占1/3,来自血浆蛋白 小分子量蛋白:肌红蛋白,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溶菌酶等 泌尿系统分泌的组织蛋

2、白:Tamm-Horsfall糖蛋白,约占1/3;粘蛋白、分泌型IgA等,5,2007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ACR)正常 : 孔径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负电荷减少或消失 滤过屏障失去静电屏障作用,血浆蛋白大量进入包曼囊,超过近端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22,肾小球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占70以上;2微球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加;滤过屏障损伤较重时,大分子量蛋白如IgG排泄也可增加。,23,肾小球滤过膜对水和小分子溶质具有极高的通透性,蛋白不能通过。 分子体积越大,通透性越小;分子携带阳离子越多,通透性越强。 脏层上皮细胞对于维持肾小球屏障功能具有关键性作用

3、。,24,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 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25,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早期并无肾本身病变。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

4、血症的原发病;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特殊蛋白质;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26,指肾小管、下尿路分泌的蛋白或其它蛋白质所致的蛋白尿。 如肾小管受炎症或药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的Tamn-Horsfall蛋白质,其是形成管型尿的基质,也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但量不多。 黏蛋白是由于尿路感染所产生的脓、血和分泌物及前列腺液、精液或混入阴道分泌物所致,含量一般不多。,分泌性蛋白尿(secretary proteinuria),27,正常尿中有一些可溶性的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含量较少,但当中毒、缺血、炎症或肿瘤引其组织坏死时,含量可增加。 如肾小

5、球肾炎时尿中排除肾小球基膜抗原,肿瘤时尿中可查到与中流有关的特异抗原物质。,组织性蛋白尿(histuria proteinuria),28,.确定尿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血浆中的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和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后溢出者 肾组织蛋白质:被小管细胞分泌或毁坏后漏出到尿中 尿路蛋白质:被膀胱、尿道、副腺分泌或漏出到尿中,作为组织损伤或炎症结果。,29,.确定蛋白尿的程度,轻度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g 中度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在1.0-3.5g 重度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超过3.5g,30,.确定蛋白尿的选择性,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小分子,中分子,大分

6、子少,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肾小球滤过膜 损伤轻,肾小球滤过膜 损伤较重,分 子量大小,31,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尿蛋白成分,以大/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2,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33,.蛋白尿定量及病因的确定,肾小管性尿蛋白的定量通常小于2.0

7、g/d,尿蛋白定量高于2.0g/d以上时通常有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蛋白尿 当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时称为“肾病综合征”,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多为肾小球病变,34,.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如伴有明显水肿、血浆白蛋白过低、1和球蛋白降低、2球蛋白增高,球蛋白和纤维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 如伴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管型尿等-多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动脉硬化等 如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出现脓尿、白细胞管型,尿培养有致病菌-见于肾盂肾炎,35,高尿酸血症-见于痛风性肾病或白血病侵及肾脏 应用抗菌药物、镇痛药或其它化学药品后出

8、现蛋白尿-虑为药物性肾损害 如年轻肾炎患者伴有耳聋、眼异常和家族病史-考虑为遗传性肾炎,36,.肾性蛋白尿的鉴别诊断,一般根据病史、体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初步诊断。,37,尿蛋白含量一般较多,常在1g/24h以上 常伴血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小球滤过功能低下等。 伴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1.肾小球性蛋白尿,3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3.5g/24h) 低蛋白血症(30g/L) 水肿 高脂血症,3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常见于儿童 咽炎后6-10d 发病 起病急骤,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伴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尿少、 伴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40,急进性肾

9、小球肾炎 起病急 少尿甚至无尿、血尿明显 出现蛋白尿,量不大 血压升高 常迅速发生和发展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肾功能迅速恶化,41,IgA肾病 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综、高血压、慢性肾衰等 血清IgA增高,补体正常,4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细胞管型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不全 常伴有溶血性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血浆丙种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阳性 伴低补体血症,43,紫癜性肾炎 常有腹痛、关节痛、紫癜等症状,或分别出现 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44,糖尿病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见于病程10

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蛋白尿 特征性眼底改变,45,乙肝(HBV)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HBV抗原阳性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切片中发现HBV抗原,46,肾淀粉样变 多见于40岁以上者,男多于女。 有慢性感染或炎症病史 最早期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的出现 蛋白尿为大分子,无选择性 肾受累时体积增大,47,薄基底膜病 持续性镜下血尿,蛋白尿可无或较少 肾功能损害少见 无IV型胶原异常 EM:GBM呈弥漫变薄250nm,但无分层、断裂、厚薄不均等表现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致病基因:COL4A3,COL4A4,先天性肾小球疾

11、病,48,尿蛋白一般低于1g/24h 成分以溶菌酶及2-微球蛋白为主 伴多尿、口渴、多饮、肌无力、糖尿及酸中毒等 肾小管功能检查受损,2.肾小管性蛋白尿,49,肾盂肾炎 蛋白尿含量少,定量常少于1g/24h 尿白细胞较多,可见白细胞管型 尿病原学培养阳性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50,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由急性全身性感染、过敏、中毒等所致 少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重症可出现急性肾衰,51,慢性间质性肾炎 由急性间质性肾炎演变而来,也可由代谢障碍疾病、血液病、药物等引起 少量蛋白尿,定量不超过2g/24h 可有管型、红、白细胞尿 肾浓缩功能减退,52,多发性骨髓瘤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 特征性临床表现: 骨痛 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 蛋白电泳有M蛋白 尿本周蛋白阳性 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