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7161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展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备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 加快构建符

2、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组建课程 改革国家项目,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义务教育调研就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区)16000多名中小学生、2000名校长和教师以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调研。,普通高中调研面向高考落榜生、大学生、大学教师以及专家、院士进行调研 面向10个省14000名高中在校生、2000名校长和教师进行调研 面向4个省2000多名高中学生家长和主管科学、技术、文化、宣传等领域的负责人进行调研,国际比较对北美、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年

3、代以来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1年6月起,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经国务院同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颁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21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等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

4、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 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部长令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推广中小学经济适用型教材意见的通知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通用标准和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办法 国家计委、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小学教材印张中准价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即将颁布的文件: 综

5、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地方课程管理指南 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意见,以上文件基本构建了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政策框架。,基础教育课程的方案与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 构 系 统,培养目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终身学习;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

6、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新的课程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7、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几点突破,学科重建综合实践活动,1、促进课程综合化,2、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分析与反思。 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充分利用。 广泛的课程资源。 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3、建立发展性评

8、价体系,学生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学科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职业道德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学校的评价,学校领导 发展与规划 制度与管理 教学研究,4、调整课程政策,改革多年来国家大一统设置课程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 促进地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 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5、有效地组织实施,先实验后推广,以点带面,滚动发展 校长、教师、学生与家长、社区共同参与。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校为本,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统筹规划,网络联系,二、

9、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展,2001年9月始,在29个省(市)的42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新课程实验,47万(0.5%1%)中小学生进入新课程。,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570个县(区)、市(其中省级实验区528个),895万(18%20%)中小学生进入新课程。,2003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1642个县(区)、市(新增实验区1072个),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教育部对各省、地教育部门及国家级实验区的骨干进行培训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新课程推进的骨干人员培训 各实验区负责对参加新课程全体校长、教师的培训,新课程推进的教师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有16000余人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

10、级培训;有200多万人参加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为372个“国贫县”组织了有数十万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培训。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初步建立新课程的教材管理制度,已审查通过的新课程实验教材平均每个学科67种。,教科书审查与选用,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主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学科专家、家长代表组成,规范选用委员会的选用程序,力求教材选用过程的公正、公开。,在15所大学和中央教科所设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地,立足国情,深入研究,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支持作用。,新

11、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重视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与指导,针对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成立了40多个专题项目组,在全面跟踪实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决策建议;同时,深入课改第一线,与实验区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推进新课程。,2001年12月、2003年3月教育部两次组织由各方人员(包括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的记者)组成的评估组赴21个省的 23个国家级实验区,与校长、教师共同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近百万字的评估报告。为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新课程实验过程的评估与监控,两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并在深圳、哈尔滨、福建南安、北京等地多次召开全国性经

12、验交流会,以及数十个专题研讨会,及时探讨、解决实验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新课程的经验交流与研讨,实验区发生的变化,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师认为,百分比,百分比,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程度,百分比,对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百分比,学生眼中的教师,老师上课时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吗?,老师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吗?,对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研,2003年3月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教师人数达6886人,涉及42个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您的认同程度如何

13、?96%的教师表示非常或比较认同标准的理念和思路。,您认为标准中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是否很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96.8%的老师认为标准很好或较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您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理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81%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理念完全能实现或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实现。,91.1%的老师认为内容标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之后,能够得到实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是否有利于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是否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

14、为使课程标准更加切合我国教育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更加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近期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工作准备,(一)前期工作1.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

15、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

16、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2. 国际比较,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